2025年3月14日,民航预先飞行管理系统发布夏秋航季航班计划,新航季将于3月30日启动,持续至10月25日。数据显示,国内航司客运航班量达122,632班/周,同比小幅下降3.4%。其中国内线、国际线、地区线航班量分别为112,222班/周、8,932班/周和1,478班/周,同比分别下降3.9%、增长6.1%和下降16.8%。国际航线复苏趋势延续,国内线运力部分转移至国际市场,供需结构优化。同期,多家航司推出机票销售规范措施,整治第三方代理乱象,进一步强化市场秩序。
国内航班量结构性调整,国际航线持续复苏
2025年夏秋航季国内线客运航班量较2019年增长23.6%,但同比回落3.9%,主要因航司主动调整运力布局。自2023年底以来,我国对多国实施免签政策,国际需求回升推动航司将部分国内线运力转投国际市场。新航季国际线航班量同比提升6.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其中浦东机场国际线时刻量同比增长7.8%,显著高于其他枢纽。
国际航线复苏呈现区域分化。上海机场(含浦东、虹桥)国际线恢复至2019年的96.2%,而首都机场、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分别恢复至52.6%、82.6%和83.8%。国际线供给压力缓解的同时,国内线客座率有望提升。数据显示,国内线平均客座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供需优化趋势明确。
航司与机场运营分化,监管强化市场规范
航司层面呈现“一增多降”格局。华夏航空计划航班量同比逆势增长11.3%,较2019年提升48%,主要受益于飞行员储备充足和利用率提升。而三大航及春秋、吉祥航空计划航班量同比降幅在1.6%-7%之间,其中南航降幅最大(-4.6%)。机场方面,浦东机场客运航班量同比微增0.1%,国际线贡献显著;虹桥、首都、白云等机场同比小幅下降0.1%-1.1%。
针对第三方代理违规加价、篡改行程等乱象,国航、东航、南航同步推出客票验真和差价退还机制。旅客可通过航司官方App或小程序核验票价及税费,若发现异常可申请差价补偿。此举旨在规范代理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民航局自2021年起要求平台核验代理资质,此次航司主动强化终端验真,将进一步压缩违规操作空间,推动市场透明化。
行业监管与供给调整并行,中长期供需优化逻辑明确。随着国际线持续恢复、国内线供给压力缓解,航司票价弹性有望逐步释放,带动盈利修复。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