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春雨浸润竹林,赤水市葫市镇小关子村的林间翻涌着春耕热浪。多名村民弓腰俯身,在村党支部书记钟国富带领下开沟作畦,技术员指导300棒红托竹荪菌棒科学摆入林下翻耕的地。
“菌棒摆放很讲究……”技术员穿梭其间,手把手调试着这批“竹海新客”的生长参数。作为葫市镇林下竹荪试种基地,小关子村正以实际行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征程得有新探索,林下探新,要让每寸林地都生金。”钟国富擦拭着额角泥渍,指向林间“竹海新客”,带领村民叩响林下经济新大门。
试种林下的菌棒矩阵里,藏着赤水冠萃林业公司的创新布局。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护航,更以“体验式种植”降低村集体发展和农户种植风险——首批300棒菌种免费投放,保底收购协议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林下竹荪生长周期短、效益高,采收期可以持续衔接避暑旅游旺季,保证质量,销售更广。”公司负责人坦言,已开始谋划“竹林仙子”与生态旅游的跨界联动,助力赤水林下竹荪走向更大的市场,助力群众转化“生态银行”,家门口增收有门道。
湿润的春风裹挟着菌香,技术员的笔记本上记录好数据、图片实时记录瞬间:温度15℃、湿度60%……这些数字通过云端实时传输。钟国富的手机不时震动,微信群里跳动着菌棒发育对比图。
林荫下的试验田孕育着多重可能。钟国富告诉笔者,若试种成功,将宣传推广,带领村民规模化发展,让林荫也值钱。眼下,已有周边竹农组团前来一起学习“取经”,在天然的林间课堂里,菌棒成了最生动的教具。随着天气日渐变暖,林下温度会有所升高,公司派的技术员到林地指导频率会增加,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竹荪的正常生长。
预计五月的竹海将迎来首轮“开伞”时刻。当雪白菌裙在晨雾中次第绽放,这场林下经济的破冰试验也将翻开新章。(张浪)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