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通讯员 郭流源远 杜袁弘靖)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农产品产区,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农产品,但却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耕地零星、地块小而散的这一现状,限制着当地的农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贵州不断探索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黔货出山”,贵州辣椒、刺梨、茶叶、蓝莓等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绿色优质农产品更是畅销市场……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黔山秀水中,一条具有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让“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成规模”成为历史,贵州农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但技术的加速迭代、运营模式的不断更新、交易流转的交互升级,对于黔山之中的农业企业们仍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如何降本增效?如何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谋划智慧运营?如何联动农户、供销社、供应商多方对齐信息差实现高效采供收交互?如何让黔货走向更远的山那边?不得不承认,这仍是一道道耗时耗力的难题。
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深知,要运用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差推动农企们共享数字化、打破传统融资局限供给更多资金支持,依赖传统模式已然不再可行,金融作为国之重器、自身作为“国之大者”,应创新突破地融入发展之中。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以来,工行贵州省分行深入辖内十余乡县了解地方农业痛点及需求,了解到贵州农业企业多数仅采购记账系统,农户农企供销社间采供销链接常以手工记划、传统核数的方式后,当即结合区域特点,借助数字金融的甘霖,谋划打造“多彩农链通”创新场景——平台集农产品采购、交易支付、贷款融资、农企数字化管理于一体,面向全省千余农企、千万农户构建起“农链生态圈”,为贵州发展现代化山地特色农业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链智慧升级:“多彩农链通”打通农业“任督二脉”
在赤水河畔的竹料加工厂,一场“数字革命”正悄然发生。
“过去手工记账、纸质登记,一季竹子算错三回账,现在过个秤,钱就飞到手机里!”“嘀”的一声,当日收购价、农产品交易量、交易金额一目了然。赤水市的竹农老刘,指着“多彩农链通”系统连连赞叹。
手工记账常出错,货款结算有时候不得已一拖两三月,现在称重图片自动上传,扫码当场拿钱,手机还能随时看到自己的收入,卖几斤得多少钱,一目了然!工行的“多彩农链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采收模式。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科技团队正在为农企讲解如何通过“一部手机”实现线上采收农产品
据悉,在贵州遵义赤水,有这样一片竹林,以独特的生态价值广泛应用于“以竹代塑”各个领域,年产业产值可达近百亿元。
某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产业链龙头企业,不仅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属于低碳环保绿色产业,更是链接上游竹农和下游造纸厂、经销商等普惠群体。但为保障生产所需,该企业每天需预拨百万资金分散到辖属百余个切片厂收购大量竹片,日终再扎账收回资金。不仅资金占用量大,且收购信息分散不及时,存在资金挪用、管理缺失等风险问题,亟需采购与结算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
工行贵州省分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的多彩农链通系统。该平台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一个集称量、定级、计价、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收购系统,实现“即收即生成订单,即采即结算款项”,简化收购流程,提高农产品采销效率。于农户,农产品销售款实时到账,实时查询,保障资金安全,减少人为错误和纠纷;于企业,缓解资金占用压力,收支一表清,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当前,多彩农链通已在该公司成功试点,上线便带动其全采收链条的数字化管理以及运营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后续将陆续覆盖旗下近百个加工基地,预计服务20余万竹农、上下游60余家企业。
数字普惠触手可及:让农业“数据变现”成为可能
在贵州,还有很多这样的农业企业被同样的问题困扰。多数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仅有简单的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运营支撑,且贵州地形复杂,农户收购地点零散,涉农企业采收农产品原料费时费力、管理难度大。
贵州工行通过为涉农企业量身打造的多彩农链通系统,以“链主+金融”模式解决这一难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上接源头农户、下接供销商,以轻量化微信小程序端为入口,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通磅秤物联,叠加支付结算功能,实现“一部手机轻松完成农产品收购全流程”。
同时,平台前接各类农业用户,后集农产品交易流、信息流,不仅为农户和收购方提供了更透明、公正的交易环境,更逐渐积累了真实可信的农产业数据资产,让农业“数据变现”成为可能。银行根据农户销售、企业收购的交易流水,打造专属融资产品,满足农产业全链条支付融资及风险控制需求,助力其再生产和发展,通过“链主+金融”模式,带动贵州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点拓面合作突破。
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收购平台,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收购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纠纷,还能为农户和收购方提供更高效、公正的交易环境。这将是贵州工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助力贵州特色农产业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科技团队走访多个县乡农企讲解数字化运营及融资新思路
丰富数字金融生态:绘就特色农业“新图景”
试点取得较好反响后,该行深入县域从核心产业开展需求摸排,在为期1周的集中推广阶段,便成功与省内三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适逢春耕时节,该行加快对接上线,全省已有二十余家公司参与应用,大大减轻了农企农户间的农产品采收工作量和时间差,物联交易、快速扫码、实时到账。
在遵义市赤水市山区的竹林里,竹资源的新产物们漂洋过海远销千里,农链通系统间跳跃的数字宛如跳动音符响彻山谷;在安顺普定的茶园里,农户正举着手机二维码等着排队结算采收的茶叶,今天这一堆,又可以到账不少哩!铜仁的辣椒加工厂远近闻名,而十多年前从深圳电子潮返乡的创业者正带着她的电商团队研究着这一智慧场景,找寻新商机,她说,当时进入的第一个电商平台,就是工行手机银行融e行。她说,“数字金融不仅给我们资金,更教会我们用数据思维经营大山”,在黔山秀水间,我们看到多彩农链正在以数链、物联、智联织绘起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科技团队走访多个县乡农企讲解数字化运营及融资新思路
从普惠金融的精准滴灌,到产业链的智慧重构;从科技赋能的“数字新农具”,到多方协同的生态共建,工商银行以数字金融为引擎,为贵州特色农业注入强劲动能。当金融“活水”乘着数字翅膀飞进山坳,贵州的山地农业正在演绎精彩蝶变。
截至目前,根据行业最新披露数据,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分行涉农贷款规模及增量保持可比同业领先,并持续以金融科技赋能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20余家农企完成多彩农链通示范性应用的合作试点,场景服务覆盖了全省茶叶、辣椒、土豆等十余特色农业产业。
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贵州工行以数字金融为笔,与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共同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答卷。未来,贵州将以更智能的金融工具、更普惠的服务网络、更绿色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的贵州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