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新变化新故事|“人鱼”共舞碧水长宁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全媒体记者王蕴蓉)“哇,好漂亮呀!”2月27日,在九江市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内,一场精彩的“美人鱼”表演正在上演。身姿曼妙的“美人鱼”伴随舒缓的音乐在水中与巨骨舌鱼、白鲳等鱼类一起游动、起舞,引得观众连连惊叹。

▲游客隔着玻璃与“美人鱼”演员互动。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

“我们希望通过表演,更生动地向游客传递水生生物保护的意识。”今年39岁的白燕是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的第一条“美人鱼”。2022年该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起初,单日外聘“美人鱼”表演者的费用高达6000余元,为更好地节约开支,讲解员、售票员们自发组成了一支6人的表演队。

▲2月27日,位于九江市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美人鱼”表演者白燕从巨骨舌鱼身边游过。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

绑着1.5公斤重的脚蹼,拖着4公斤重的鱼尾,这群从未接触过专业潜水的女性从零开始训练,每天泡在6米深的水池里,用腰腹力量代替被束缚的双腿,在40秒的闭气时间里完成翻转、吐泡等高难度动作。白燕记得,最初连3米深度都难以驾驭的姑娘们,如今已能连续完成近20个水下动作的15分钟表演。

▲白燕(右)为游客讲解。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杨继红

“在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场馆内,展示了虱目鱼、鲟鱼、匙吻鲟、胭脂鱼、鸭嘴鲨等120余种、近12000个(尾)生物及珍稀物种标本。”褪去鱼尾,白燕换上制服,向游客团队讲解起水生生物保护的有关知识,以另一种身份持续开展生态科普工作。“3年来,我们累计完成500余场表演,接待各类研学游、亲子游等40余万人次。”在现实与童话的交界处,这群“美人鱼”用努力和坚持,游弋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轨迹。

▲精彩的“美人鱼”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摄影|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蕴蓉

复审:任宇博

审签:胡勇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