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张振与老龄研究院教授李强通过数理人口分析,推测出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并以此得出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的结论。
从表面上来看,专家们的担忧好像有几分道理,但经过仔细推敲之后大家就会发现,这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经常在各大新闻中读到关于“我国老龄化严重”的各大报道,好像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
可放下手机静下心来想想,大家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罢了。
据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报告,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超过20%,而这种现象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老年人口占比为何如此之大?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
现在60岁以上人口几乎都是55后与60后,他们这代人在结婚生子时刚好赶上计划生育。
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口压力,而且也导致了两代人的人口差距。
50后与70后出生在一个推崇“多子多福”的年代,那个时候每个家庭平均孕育六七个孩子,于是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众多兄弟姐妹。
可当他们结婚生子时,由于政策的干涉,每个家庭却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50后与60后人口自然要比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多上许多。
这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结果,并非等到他们年老之后才突然出现的现象,所以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另一方面,医疗水平提高,人们平均寿命延长。
从前医疗水平有限,很多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由于身体变弱或本身存在的疾病而早早离开了人世。
那个时候人均寿命并不算长,老龄化人口自然也不会太多。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在以前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有了解决之法。解决了病痛的干扰,老人的寿命自然得以延长。
据报道,我国平均寿命已达77岁。
近几年来,长寿老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发达,短视频盛行,我们甚至见证了不少百岁老人的存在。
如果把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人,并且每10岁划分为一个单位,那么我国老人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单位,而剩下的其他年龄段也才6个单位而已。
如此一来,老龄化人口占比多自然就合情合理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专家口中的“人口死亡高峰”,其实就是“老龄化高峰”。
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很多老人都将迎来人生的终点,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常态。
由于老年人口较多,百年归老的老人自然也会更多,到时候死亡人口必然会迎来一个峰值。
不过说实话,这真不是什么大事。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之常态,从我们踏上人生列车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有下车的一天,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迎来人生的终点,只是早晚的问题。
一个老人经历了从青丝到白发,从蹒跚学步到垂垂老矣。他看过了四季变幻,也领略过生活的风风雨雨。
他的人生——就是完整的。
一世完整人生的谢幕有什么值得报道的?
在我国民间,人们常常将寿终正寝的老人称为“喜丧”,因为这本就是一个人最完美的结局。
无需恐慌,“死亡”本就是每个人的终点在老龄化如此严重的当下,我国将来势必会迎来人口死亡高峰,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真没必要过度关注,更没必要提前恐慌。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场旅行,那么死亡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终点,这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决定的结果。
面对“死亡”,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它并非是什么可怕的预兆,而是宇宙间最为平常的轮回。
就像四季更迭,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每个生命都是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且绚烂,而死亡,恰巧就是这场璀璨表演的完美谢幕。
我们在人世间漫步过,追逐过,体验过,品尝过爱恨情仇,也经历过悲欢离合。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首五音俱全的曲谱,而死亡就是这曲谱的终点。
每一个生命都会迎来终结,就像落叶归根,滋养新绿,生命的消逝亦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希望。
在死亡的镜鉴下,我们学会了放手,学会了释怀,也就算是真正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