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高福院士一行莅临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围绕细菌耐药研究展开了座谈交流。此次会议聚焦深化双方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合作,携手应对全球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王琳淇副所长、王奇慧副所长,首儿所张建所长、孟黎辉常务副所长等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首儿所袁静副所长主持。
会议伊始,袁静对高福院士一行的到访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与会嘉宾。张建详细阐述了首儿所及附属儿童医院的发展现状,明确表达了与微生物所深度合作的期望,提出共建实验室的设想,期望以此为依托,全力推动细菌耐药研究迈向新高度。
高福在发言中介绍了微生物所的科研布局,强调科学研究应紧密契合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攻克重大科学问题。他指出,微生物所与首儿所在细菌耐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期望双方携手,在儿科传染病耐药研究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随后,微生物所朱宝利研究员介绍了“病原微生物耐药与耐药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基本情况,分享了实验室在细菌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并期待在高福院士与张建所长的推动下,双方在儿科传染病耐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临床诊治提供坚实科学依据。
微生物所王军研究员以“AI赋能的耐药病原监测和防治”为主题,剖析了全球耐药性问题的巨大威胁,以及北京市在耐药菌防控方面的迫切需求。他分享了微生物研究所在细菌、病毒、真菌耐药机制研究上的最新进展,特别是AI技术在抗生素快速研发、噬菌体工程化及定制化中的应用。王军还着重介绍了未来共建实验室的研究规划,旨在系统应对临床耐药感染问题,切实减轻临床救治负担。
随后,袁静介绍了首儿所细菌研究室在耐药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儿童临床耐药菌株的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流行进化趋势分析、肺炎支原体耐药现状及耐药菌株的噬菌体靶向治疗等。她指出,研究室已在耐药性研究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未来将持续推进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自由讨论环节,双方专家就未来合作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孟黎辉强调,鉴于儿童免疫系统的特殊性,亟待缩短耐药检测周期,避免抗生素滥用,进而开展精准治疗。首儿所呼吸内科副主任朱春梅指出下呼吸道微生态与耐药性的紧密关联,以及真菌耐药性治疗中的难题。王军则提出构建耐药知识图谱,结合文献与实验数据训练专家模型,以预测新突变耐药风险。袁静建议建立儿童噬菌体库,并推动政策突破,优化活体药物审批流程。双方就未来可能合作的方面进行了细致研讨,就合作机制初步达成共识。
会议尾声,高福总结强调,耐药研究需秉持“临床-基础-AI”三位一体模式,立足儿科特色,力争在国际耐药领域形成中国方案。张建表示,首儿所将全力支持双方合作,联合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更多科研项目落地。他期待双方未来能在更广泛领域深化合作,共同造福广大儿童患者。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合作共识,为未来在细菌耐药领域的联合攻关明确了方向。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加速推动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共同应对耐药性这一全球性挑战,为儿童健康事业筑牢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