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比例优于国考目标0.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优于国考目标3.2微克/立方米。
国考10市三项指标为三年来最好水平
在空气质量方面,国考10市平均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PM2.5平均浓度3项指标完成情况为近三年最好水平,其中,重污染天数全年1.4天,创下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并首次实现12月份“零”重污染天;PM2.5浓度同比改善7.9%,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Ⅱ类
水环境质量方面,111个国控水质断面I-Ⅲ类占比96.4%,优于91.9%的国考目标;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优于2.7%的国考目标。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Ⅱ类,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汉丹江出境断面从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Ⅱ类。纳入考核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此外,四项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重点重金属污染减排量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目标任务。全省土壤、核与辐射环境质量安全稳定。
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
陕西省持续深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督导执法检查,实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建设。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达到99.3%。实施黄河流域水质保障和消劣行动,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重点河湖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状况排查,建成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122座、排放稳定达到黄河流域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
编制关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图谱
陕西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方向,一体推进产业、能源、供热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编制关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图谱。关中地区严禁新增煤电(含自备电厂)装机规模、严禁新增煤化工产能。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谋划实施。光伏发电装机达3433万千瓦,绿电总装机容量突破5500万千瓦。新能源汽车产量119.8万辆、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13.9%。完成铁路货运量4.44亿吨,累计建成公共充电站5518座。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7户、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户。推出气候投融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八条措施,累计为综合能源利用等19个项目提供75.7亿元资金支持。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752笔,成交总额1.2亿元。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