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32小时的生命逆袭!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阳乐通讯员文延斌

脑梗最佳取栓溶栓时间窗是多久?一般而言,取栓最佳时间窗为6小时,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3月26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近日为一名脑梗32小时的患者成功取栓,使得他转危为安。该院神经内科陈长青教授表示,不能“一刀切”地放弃对超24小时时间窗患者的取栓治疗。

一个月内3度发病,患者脑干梗死药物治疗无效

2月10日,56岁的邓先生突然言语不清、右侧手脚不灵活、无法行走,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颅脑CT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闭塞,磁共振提示脑干梗死,在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然而2月22日,相同的症状再次出现,在当地医院完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基底动脉已经完全闭塞,但考虑到开通血管的手术难度和风险大,依旧采取了药物保守治疗。

3月10日上午开始,邓先生再次出现言语含糊和肢体乏力加重的情况,尽管当地医院已经采取了最强效的药物治疗,但脑缺血症状仍无法阻止,甚至1天内发作了6次,左侧肢体也出现了麻木乏力的症状。邓先生和家属焦急万分,当地神经内科医生建议转到介入取栓经验丰富的湘雅医院治疗。

超24小时取栓时间窗,湘雅专家冷静分析迎挑战

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陈长青教授介入团队收到消息后,立即启动了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让患者转入湘雅医院后立即就完善了颅脑一站式CTA+CTP+F-Stroke检查,证实存在基底动脉闭塞,双侧小脑半球及颞枕叶有明显缺血半暗带。

此时患者脑干梗死已经32小时,已经过了24小时的最佳取栓溶栓时间窗,而相关治疗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取栓建议。面对病人的反复加重且药物治疗无效,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吗?

陈长青教授表示,指南也来自临床实践,我们的前期取栓实践和很多研究都发现,经过仔细筛选的超时间窗取栓也是能明显获益的。仔细分析病情后,他认为该患者较为年轻,症状反复加重,且脑血管堵塞十分严重,如果不设法开通基底动脉,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患者基底动脉闭塞时间才一个月,闭塞段也不算太长,病因考虑动脉粥样硬化原位狭窄,基底动脉末端存在部分代偿供血,核心梗死面积小而缺血半暗带很明显。结合近3年来超24小时取栓的10余例成功经验,陈教授敏锐地判断:不取栓危害极大,取栓风险和难度虽大但有较大把握,应该建议患者尝试取栓。

在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家属手术意愿强烈。陈长青教授介入团队马上启动急诊取栓流程、通知导管室及麻醉师。

时间就是生命,“脑动脉机械取栓术”让患者转危为安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陈长青教授介绍,急性脑梗死一旦发生,必须分秒必争,在最短时间内开通堵塞血管。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采取的“脑动脉机械取栓术”,属于微创手术,是经股动脉将一种取栓装置送入脑部血管,到达发病部位,用导管和支架“抓住”血栓并取出,从而使闭塞血管迅速再通。与静脉溶栓相比,机械取栓对颅内大动脉闭塞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在导管室和麻醉师的全力配合下,手术团队迅速行动、争分夺秒,股动脉穿刺和脑血管造影行云流水。反复尝试后微导丝成功通过闭塞段,随后球囊扩张、替罗非班、支架置入一气呵成。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开通了基底动脉。术后10天,邓先生言语障碍和肢体乏力症状没有再发作,复查头部磁共振示脑干仅有少许新发梗死,目前已经可以扶着下床行走。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