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3月27日讯(通讯员玄萱记者董婉愉闫春旭)何以玄武?文明实践给出答案。3月27日下午,“何以玄武遇鉴文明”玄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享会在南京图书馆举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活动上举行了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20家新增联盟成员单位授牌仪式,还发布了2025年南京玄武文明实践联盟优质资源直达基层项目清单。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玄武区在文明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和独特风采,通过历史与现代对话、文化与文明共舞,为玄武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玄武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仅仅是一条1800米长的长江路,就浓缩了1800年的历史。活动现场,一则《长江路:1800米,1800年》的开场视频,瞬间带大家穿越时空,感受“左手千年史,右手大都会”玄武历史与现代交织、人文与经济相融的独特魅力。
长期以来,玄武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特别是注重整合辖区资源、统筹各方力量,2024年6月,南京玄武文明实践联盟应运而生,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有58家。随着联盟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驻区单位申请加入玄武文明“朋友圈”。活动上,举行了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20家新增联盟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南京玄武文明实践联盟优质资源直达基层项目清单。清单涵盖了思政宣讲、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科技科普、健康体育等多个领域共128项。接下来,南京玄武文明实践联盟将以崭新姿态再启新篇,依托资源禀赋优势,让更多优质文明实践项目直达群众“家门口”,让文明的“金果子”惠及千家万户。
在玄武,文明实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场场生动的体验、一次次温暖的互动、一件件惠民的实事。在当天举行的主题分享环节,多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分享了以文化人、服务为民的创新实践和暖心故事。主题分享环节包含“何以玄武·浸润”“何以玄武·追光”“何以玄武·共享”“何以玄武·传承”四个篇章,通过视频、讲述、合唱、Rap等多样形式,生动展现玄武在传承创新中谱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篇章。
在“浸润”篇章,“六朝青”志愿者张晓刚、梅园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郝晴晴带我们穿越千年时光,触摸历史与文明的脉搏。“追光”篇章则聚焦老百姓身边的“偶像明星”,通过讲述发生在中国好人、“抗癌奶奶”汤小霞,全国模范教师、陶老师工作站玄武分站负责人王天文身上的真实故事,树立文明典范、传递榜样力量。
“共享”篇章邀请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现场分享“顶流”动物园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经验;“人文新街口”栏目95后小编牟莹莹通过讲述在“宇宙中心”写人文故事的经历与感受,带领大家探寻“人文经济”密码。在“传承”篇章,“小小院士”苏沐晨连麦“大豆院士”盖钧镒,讲述传承为国育良种的奋“豆”精神;来自江苏中亚中心的李智舟携手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伊优娜,共同描绘了从玄武出发、连接中亚的“新丝路”。
“玄武区,真是蛮摆的!75平方公里,创造多少不可思议。人才济济,1300亿的GDP。文明要靠你我努力,创造奇迹……”活动现场,南京大学学生吴宇焜以一曲南京话Rap《文明玄武,我实践》勾勒出超燃新时代文明实践“玄武Style”,吸引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吴宇焜演唱结束后全身都是汗水,他激动地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是一名热爱说唱的大学生,所以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玄武的科技发展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玄武、爱上玄武。”
活动最后,中外青年共同唱响《一起向未来》,唱出对玄武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为“何以玄武”汇聚更多青春力量,接棒写下“文明玄武我实践”的崭新篇章。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