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徐颖
“沂蒙二姐”吕玉霞在田间地头朗诵诗歌,火爆出圈,获得央视和中国作家官方微信推荐。
3月28日,中国作家网“素人写作”第一期推出农民诗人吕玉霞《二姐: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3月27日,央视播出了24小时遇见你《“沂蒙二姐”吕玉霞:手粘泥土也要诗意生活》。两天前,央视文旅发布了农民诗人吕玉霞的视频。“这是春菜吗?这不只是春菜,这是霜冻松口吐出的嫩绿,这是大地回春报信的精灵,这是田埂上溢满的墒情。竹筐装满丰年粮,灶台烟火煎饼香……”
她吟诵的诗歌,流淌着泥土的气息
很多网友认识“沂蒙二姐”吕玉霞,是从今年3月初她发布的那段“下雪赋诗”的视频开始的,“这是雪吗?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这是麦苗打滚撒的欢儿,这是老把式笑纹里淌出的农谚。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蓑衣汉子立田埂,钓起的三亩墒情,这是银梭子穿过针眼,给麦苗纳千层底的展现,这是麦子挺直的腰杆……”在抖音上获得超63.6万赞。
有网友神回复:“这是婶吗?这不是婶。这是才女误入田间,诗书乱了山岗;这是当年的李清照,只是换了衣裳。这是素手轻执锄头,笑靥映着暖阳;将那平仄种进土壤,韵脚生出希望。这是汗水洒落垄上,梦想开始疯长;让那诗意不再流浪,扎根这片芬芳。”
今年53岁的果农吕玉霞,用视频记录自己的劳动、生活和写作的文字。她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田间地头吟诵诗意的文字。吕玉霞甚至认为这并不是诗,只是用似诗非诗的文字,“记录晨起的虫鸣、暮归的炊烟、记录劳作的繁忙和田间的日常”。她说,这些似诗非诗文字,“流淌着泥土的气息,承载着农人的渴望,把家乡的四季揉进文字里发芽、生长,把平凡人的智慧装进竹筐变成花香”。
从劳动中升华出精神,他们的文字有强烈的在场感
田间诗人“沂蒙二姐”为啥能够火出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叶李采访。她表示,自己也曾刷到过“沂蒙二姐”的视频,听过她歌颂春天的一首小诗,她笑语盈盈地赞美春天,也是借春之歌把自己对生命的热情和盘托出。“沂蒙二姐”的视频,让网友看到了普通人也有对理想的向往,有文化上的追求和行动。
叶李副教授说,“沂蒙二姐”等素人写作的诗句能够打动网友,是因为他们的话语有一种强烈的生命在场感。他们从生活的实感中提炼出的艺术化表达的文字,从劳动中升华出精神,特别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叶李认为这对于文学有特别的意义。“以前我们总是提到平民文学,普通人是等待着被发现,被看见,被书写,现在由于新的媒介传播方式,普通人的创作被公众看见的门槛降低了,他们更多的是主动地发声,讲述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情感。这种讲述,能够帮助大众理解自身在时代生活中所处的位置,他们身上的这种向上的精神力量特别打动人,而普通大众对于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的书写,也是他们建构更好的自我的一种方式。”
素人写作日益受到关注,也得到了严肃文学圈的推荐。叶李说,素人写作已经成为新大众文艺中非常动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