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
[“政务服务三集中”]政府部门将审批服务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将审批科室集中到政务大厅、将审批事项集中到网上办理的三项集中措施。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月的春风拂过万和镇龙凤山村,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土地,如今正通过木耳和羊肚菌的种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龙凤山村木耳种植基地,一片繁忙的场景映入眼帘,百余名村民正弯着腰,熟练地进行打孔、种菌、覆土等工作,动作娴熟而高效。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村里种木耳,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村民张大姐一边熟练地将菌种放入打好的孔中,一边笑着说道。自从村里以“合作社+村干部+农户”的模式发展木耳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通过参与种植和务工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龙凤山村地处山区,林业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椴木木耳。据龙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凤安介绍,今年,村里通过“村集体+村干部+大户”的模式,整合资源,由村集体牵头,村干部带头,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形成了“村集体统筹、村干部示范、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链条。目前,村里已种植椴木木耳3.8万棒,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除了木耳产业,龙凤山村还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走进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排排黑色遮阳大棚整齐排列。掀开棚帘,菌香混合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一朵朵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错落有致地盛开在田垄上。工人们拿着小刀穿梭于田垄间,仔细挑选成熟肥厚的羊肚菌,轻轻割下放进篮子中,不一会儿就装满了整个菌筐。
据了解,龙凤山村在2022年外出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引进了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羊肚菌产业。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羊肚菌种植基地已由最初的15亩增加到30亩。基地共有16个大棚,每个大棚的产量在500斤左右,鲜菇的市场价能卖到50元一斤,一个大棚的产值可达2万余元。今年,羊肚菌产业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此外,从土地翻整、菌种栽培到产品采收,羊肚菌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万和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而龙凤山村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木耳和羊肚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春风的吹拂下,木耳和羊肚菌的香气弥漫在龙凤山村的田野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致富曲”。刘凤安表示,未来,村里还将继续以木耳、羊肚菌产业为抓手,通过深加工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来源|随县融媒体中心黄思寒、万和镇杨雨薇
编辑|陈首龙
审核|叶小闯
安全知识小课堂
消防安全记心头
出门不忘三件事,熄火断电关燃气。油锅起火不着急,锅盖一压火自熄;燃气泄漏莫惊慌,快关阀门速开窗;电器不可超负荷,周边杂物不能搁;楼道不停电动车,易发火灾伤人多;突发火灾无法救,请速速拨打119。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