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销售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售后返租”模式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受到市场的热捧。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售后返租”模式的问题逐渐暴露,甚至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前不久,一起典型案件审结。被告人谎称投资商铺后,会有团队代运营,只要投资,每个月都会有收入。受害人张女士因此购买了7.5平方米的商铺,并签订了经营服务合同。服务公司承诺按照“固定经营收益+分红收益”的模式支付服务收益。然而,直到案发时,张女士等人投资的商铺也没有装修,承诺的收益也未兑现。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刘某、陈某等吸收了178名集资参与人的资金,共计4600余万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无法返还给集资参与人。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结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特别巨大,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以“租后返租”“售后返租”名义吸收公众投资,大多属于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次性收取投资,再以按月返租的形式还本付息,如果没有收益支撑,“返利”资金链迟早会断裂。广大投资者应深入了解房产投资项目的前景及合法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勿盲目跟风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