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的南京,乍暖还寒,却涌动着一股温暖的力量。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日本老人,带着对历史的反思、对和平的祈愿,时隔8年再次来到南京,唱响紫金草的故事。本报记者从日本紫金草合唱团落地,到演出、交流、凭吊全程跟随,用镜头记录下这群老人的台前幕后,以及他们一笑一颦背后满怀深情的和平愿望。
3月25日下午6时,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国际到达口,日本紫金草合唱团团员们推着行李出现在大家眼前,热情地跟前来接机的南京朋友打招呼。
为了这次演出,合唱团已经准备了两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今年到中国演出有着特别的意义。”合唱团荣誉团长大门高子说。
3月26日上午,日本紫金草合唱团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里,柔和而暗淡的光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痛,泛黄的历史照片、幸存者的证言影像、日本士兵的战时日记,将众人的思绪带回1937年那个寒冬。老人们驻足聆听讲解,眼眶泛红。
在纪念馆多功能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和曹玉莉向合唱团团员们讲述家族创伤史和历史记忆传承的故事,老人们有的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有的用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还有的积极举手提问,希望了解更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回去讲给更多人听。
纪念馆的紫金草花园里,蛰伏一冬的二月兰迎来盛放期,淡雅的紫色小花随风微微飘动。大门高子、日本紫金草合唱团团长中村昭一、南京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团团员代表等携手种下一棵“和平音乐树”。
27日上午,团员们来到剧场,为演出进行彩排。
荣誉团长大门高子今年80岁,作为合唱团的创始人之一,这几日她与各方面人士协调交流,接受各路媒体采访,是此行最为劳累的团员。
几天的行程里,不少媒体也对各个团员进行采访。其中,78岁的合唱团成员今井治江,在谈到这次南京行的感受时几度落泪。
27日中午,团员们陆续来到休息间吃饭换装,进行上台前最后的准备。
3月27日下午的演出是日本紫金草合唱团此行南京的重头戏,团员们唱响了由12首组曲构成的《紫金草的故事》,并首次与南京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团同台歌唱,和谐动人的歌声,展现出中日两国人民对和平的坚守与传承。
音乐会结束,老人们与合唱的孩童依依不舍,热情合影,相互致谢。
3月28日,伴着美丽的二月兰花海,日本紫金草合唱团走进南京理工大学,和这里的大学生、小学生共同演绎《紫金草的故事》组曲、《友谊地久天长》等歌曲,传递和平心愿。
2006年3月26日,170多位团员的日本紫金草合唱团受邀来到南理工,与南京理工大学的“和平之声”合唱团共同演绎《紫金草的故事》组曲,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中国大学生携手演出。19年后的今天,老人们在现场观看当年的照片展示。
从肃穆的历史凭吊到跨越代际的歌声交融,这场以“花”为名的重逢,在南京城写下了关于和平、友谊与传承的生动注脚。
几位老人前往音乐会现场时路过一条走廊,墙上写着“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这是少年宫内的标语,本意是对少年儿童的祝福和鼓励。在二十多年前合唱团创立时,大门高子和召集的团员们都已60岁上下,却坚持用歌声传递和平愿望,唱到了今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文/张璐杜莹图/姚强崔晓孙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