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探营]于精微处雕琢生命之光|记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手足外科(骨三科)医师的坚守与奋进

作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手足外科(骨三科)的一名医师,专注于人体最为精细的部位,以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技艺,为患者的手足重建希望,而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成为了科室医师们不断攀登的新高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台成功手术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勤奋练习与对卓越的执着追求。

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外科等领域,手足部复杂损伤修复、断指再植、皮瓣移植、组织器官再造,以及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操作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空间微小

在超级显微缝合中,操作对象通常是直径极细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一般直径在1mm甚至0.1mm以下,显微缝合线的直径通常为0.015mm-0.03mm。这就要求医师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精确操作,如同在针尖上跳舞,任何细微的抖动或偏差都可能导致缝合失败。

二、、精度要求极高

每一针的间距均匀,深度要恰好穿过血管壁全层,且不能损伤血管内膜,角度也要精准,以保证缝合后血管通畅,避免出现漏血或血栓形成等问题。

三、对器械设备依赖度高

手术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等设备。这些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的效果。如显微镜的分辨率、清晰度、景深等参数要达到很高的标准,才能让医师清晰地观察到细微的组织;而显微手术器械要足够精细、灵活,且经久耐用,否则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卡顿、变形等问题,影响缝合的质量。

四、对医师技能和体力要求高

医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力。手术过程中,医师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的手部动作,同时还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复杂的操作,这对医师的技能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一台超级显微缝合手术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医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专注和精准,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五、术后护理与监测复杂

即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护理与监测也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接受密切观察,监测移植组织的血运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为了掌握成熟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手足外科(骨三科)的训练室里摆放着各种显微器械。显微镜下,医师们在模拟的血管和神经上进行缝合,一遍又一遍,不断调整手法、力度和角度。练习的过程枯燥且艰辛,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眼睛紧盯显微镜,即便脖子和肩膀酸痛不已,眼睛也布满血丝,也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缝合,针脚细密均匀,血管和神经断端的对接完美无缺,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手术中,情况复杂多变,患者的血管条件、身体状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更高超的技术水平。为了模拟真实手术场景,医师们还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实验。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血管条件下进行缝合练习,同时加入各种突发状况,锻炼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医师们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实际手术中,成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手足功能,让患者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那些曾经对未来感到绝望的患者,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手足外科(骨三科)的医师们深知:自己手中的每一针,都关乎着患者的未来;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生。正是这份对患者的责任,对医学事业的热爱,驱使大家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勤奋和汗水书写着医者的担当,在精微之处雕琢出生命的希望之光。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