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国产替代趋势明确,新凯莱发布多款设备震撼行业

金融界 2025-03-31 15:24:23

近年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和技术竞争的加剧,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确。在这一背景下,深圳新凯莱工业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凯莱”)在2025年3月26日至28日举办的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SEMICONChina2025)上首次亮相,并发布了覆盖半导体制造全流程的31款设备,迅速成为行业焦点。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技术实力,也为国产替代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凯莱的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新凯莱此次发布的设备涵盖了刻蚀、扩散、薄膜沉积、物理量测、X射线量测、光学量检测等六大类工艺和检测装备,全面支持半导体制造的各个环节。这些设备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半导体设备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新凯莱的产品已能够对标国际顶尖水平。例如,其武夷山系列刻蚀设备采用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CP)干法刻蚀技术,直接切入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领域,挑战了长期被美国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垄断的市场。

此外,新凯莱的设备在核心零部件上实现了100%国产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主可控能力,也为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新凯莱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已具备从“跟随者”向“创新者”转变的能力,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国产替代加速,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新凯莱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整体升级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例如,拓荆科技在SEMICONChina2025展会上发布了ALD系列、3D-IC及先进封装系列和CVD系列新品,展示了其在薄膜沉积和先进封装领域的技术突破。盛剑科技的国产半导体制程附属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并在多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逐步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日益显著。这不仅降低了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竞争力。

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国产替代的加速离不开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国家将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例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列为“集成电路关键材料攻关工程”,为半导体材料的国产替代提供了政策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AI、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半导体设备市场的稳步扩张。各大厂商在AI终端方面的持续投入,具备AI性能的芯片不断推陈出新,有望驱动新一轮换机需求。这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语

新凯莱在SEMICONChina2025展会上的惊艳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技术实力,也为国产替代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迈向自主创新的新阶段。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推进,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源自:金融界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