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城市,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以“三医”联动为核心驱动力,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着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成功构建起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家门口看好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人均期望寿命显著提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保持低位水平,连续5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晓春
强化协同创新推动“三医”融合共进
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息联通、监管联动等机制,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步调协同。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引领改革深度突破。温州市深入落实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医改,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分管“三医”相关工作,召开健康温州建设暨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将医改纳入健康温州建设的核心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医疗高地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和《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专项行动》等政策文件,为建立健全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促进重点专科发展等提供了行动路线,形成了“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多元共治”的良好改革生态。
二是推进价格改革,破解结构性难题。温州市以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为突破口,落地使用538种集采药品和24类医用耗材、397种国谈药,年减轻群众负担约6亿元。以降低检查检验价格为切入点,同步推进市县两级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累计联动调整项目4000余项。2024年,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含国谈药品)为39.29%,较2023年提高1.31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例增至42.07%,充分激发了医疗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是深化医保改革,激活医院运行效能。温州市全面推行“总额控制+DRG付费”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住院均次费用同比下降5.14%,药占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住院患者满意度高达95.53%。职工医保住院费用个人实际负担比例降至24.05%,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个人实际负担比例降至39.28%,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切实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能。
优化资源布局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以“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为目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分级诊疗新体系。
一是攀登医学高峰,引领技术创新突破。温州市实施“医学高峰”攀登计划,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实施青年人才“全国导师制”培养计划和开展“千医进修”“名医温州汇”等系列行动,国家级卫生人才增至46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成为我国医学领域唯一实现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大满贯”的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温州市中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即将投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温州协同创新中心落地运行,高水平医院集群加快形成,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是夯实县域基础,提升服务能级。温州市深入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专项行动,县级公立医院累计创成三级医院9家(含三甲医院1家),整合21家县级医院、168家乡镇卫生院为19个医共体,县域医共体改革和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先后5次获得政府督查激励。持续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2024年累计选派省市级医院专家232人,下沉天数达2.09万天,培训带教3994次,完成门诊量10.93万人次、手术量7730台次,全面提升县域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做强做优县域影像、病理、检验三大中心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达90.44%。
三是筑牢基层网底,普惠城乡居民健康。温州市全力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中医“百科帮扶”工程,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服务量近五年增长22.86%。创新打造“中医药特色街区”“中医康养市集”等特色服务场景,8个县(市、区)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创建。创新推行“固定+流动+AI+互联网”服务模式,建成二乙水平乡镇卫生院30家、智慧健康站505个,打造“数字家医”服务平台,配备巡回医疗车184辆并实现医保即时报销,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数字赋能突破打造智慧医疗新高地
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数字技术赋能发展机遇,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一是数据要素驱动,释放改革创新红利。温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组建国家健康医疗数据联合实验室,打造“安诊无忧”“生命金钥匙”等数据产品56个,完成全国首单医疗公共数据交易。“健康大脑+”平台归集诊疗数据380亿条,支撑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累计节约费用8124万元;AI辅助诊断实现基层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生命急救一键达”使“120”平均反应时间缩短2分钟,获评全国智慧医疗创新应用标杆。
二是创新应用场景,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温州市持续迭代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建成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体系,“诊间结算”“刷脸就医”覆盖率达100%,“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服务1700万人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超5万人次。创新“健康云检”模式,入选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典型案例,患者门诊等候时间缩短40%,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三是革新监管模式,守护医疗行业生态。温州市围绕公立医院行权风险点,率全省之先开发建设温州市医疗大数据监管系统并入选全省公立医院药械智慧监管监督系统试点项目。针对药品耗材的采购、使用等环节全过程管理,建立14个预警监督模型,构建“医院自主纠偏—行业动态监测—纪检精准监督”三级监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加快“未来医院”与“数字公卫”建设,数据中心归集病案236.8万份,医保智能自控系统对违规病例实现有效拦截,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必要支出。
聚焦民生关切提升健康服务获得感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聚焦民生关切,在医改中不断提升健康服务获得感。
一是推进医防融合,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全国首批医防融合试点城市,温州市出台《医防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形成“1+N”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医防协同机制实践,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全市派驻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共5402名,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委员会、规范设置公卫科,实现全市各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定点医院等机构与疾控中心工作体系、业务、平台信息、监督监管、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在内的“六大融合”。承接结核病患者关爱、艾滋病重症疑难病例管理、青少年学生常见病干预、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适应等国家和省疾控系统试点项目18个;创新集预约挂号、免疫接种、疫苗查询、证件申领一体化智慧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建成医防融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十大症候群监测预警功能全省领先;创新疾控智慧网络实验室闭环管理机制,入选省区域实验室建设;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共建传染病控制创新协同联盟,典型经验在全国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上交流分享。
二是聚焦老年健康,打造幸福养老生活。作为全国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温州市聚焦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构建集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于一体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打造老年精品医院、老年医学整合医疗中心、安宁疗护示范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出台住院安宁疗护服务高质量发展“20条新举措”,推出安宁疗护医保床日付费、科研课题申报、财政投入等支持措施。上线“虚拟老年医院”,在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试点单位内部实现双向床位预约、双院区多学科诊疗、上下转诊、诊后随访等功能,创新老年人看病就医新模式。深化“医中有养”“养中设医”“医养签约”“嵌入式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多元化、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48家、设置床位7554张。深入实施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3年累计为42万老年人提供“光明”“口福”“营养”“失智关爱”“心理关爱”等专项健康服务,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三是提升托育服务,护航婴幼儿健康成长。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温州市推动市县两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全覆盖,千人托位数达到4.5个。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链,启动妇幼健康共同体建设,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聚焦“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加快推进医育签约、医育联盟、共育驿站等服务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育共体”服务模式效能,提升医育结合服务质量。全市建有“育共体”合作单位766家,累计举办养育照护小组活动5229场,惠及5.24万户婴幼儿家庭,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温州医改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题探路,以系统集成的思维攻坚克难,以数字变革的动能重塑生态。站在新起点,温州市将以建设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为全国医改贡献更多“温州方案”。
文: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晓春
审核:孔令敏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