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鳇回游冰城鱼子酱跃上世界餐桌

鱼子酱被誉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与鹅肝和松露齐名。哈尔滨一家鲟鳇鱼子酱加工企业占据了我国高端鱼子酱对俄出口80%市场份额,它就是落户哈尔滨市临空经济区的黑龙江拓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我国允许开展鲟鳇鱼产品出口业务的七家企业之一,拓派公司借力我省优惠政策,依托“‘北鱼南养’实现加速生长+‘回游北方’实现品质升级”的模式,迅速打开国际市场,预计今年对俄罗斯、阿联酋、吉尔吉斯斯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订单量将达30吨。作为产业链主企业,拓派公司的落户吸引多家配套企业考察签约,有力推动哈尔滨鲟鳇鱼加工产业链加速成型。

气候、政策、区位三重优势促成鲟鳇鱼“返乡”

3月26日,拓派公司暂养池内,800余条从南方运抵的鲟鱼母鱼已完成停食处理,即将进入鱼子酱加工环节。不久,这批高端鱼子酱将发往海外。

近年来,“北鱼南养”技术成熟,黑龙江特产鲟鳇鱼在南方水域的成熟期大幅缩短,加快鱼子的产生周期,显著降低养殖成本。然而,拓派公司却在产业成熟之际,去年选择将云南、山东、湖北等养殖基地的鲟鳇鱼运回故乡哈尔滨加工生产。企业负责人宋涛解释:“南方养殖虽加速生长,但温暖水域培育的鱼子土腥味较重。研究发现,鲟鳇鱼需在达到成熟度后,经冷水禁食模拟北方冰封环境,才能去除土腥味、提升口感。”南方企业需耗费高成本维持8℃水温,而哈尔滨天然的冷水资源不仅降低成本,更使鱼子品质跃升。“拓派公司选择将鱼子成熟度达标的母鱼运到哈尔滨暂养,经本地暂养产生的鱼子每公斤溢价20美元,这是‘回游’的关键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哈尔滨向北开放的交通枢纽优势、政策优势。由于鲟鳇鱼对水质、水温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南方选择饲养水域时,往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而哈尔滨机场是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地区的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便利出口运输。我省发布的《关于建立2024-2025年度全省渔业渔政项目储备库的通知》,给予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补贴,使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美食与文旅双轮驱动,产业链潜力释放

在鱼子酱生产车间,一条重约50斤的鲟鱼经过清洗、放血等流程后,被送到制药级别的十万级净化车间。工作人员小心地将鱼腹剖开,取出重约6斤的鱼卵,经过严格的搓卵、清洗、腌制、筛选、灌装等工序,最后制成高端鱼子酱。

作为副产品的鱼肉、鱼骨等也不会被浪费。“南方没有食用鲟鳇鱼的传统,鱼子酱生产过程中产出的鱼肉等,本地化处理比较难。但在哈尔滨,这些完全不是问题。”宋涛告诉记者,根据测算,鲟鳇鱼的鱼子约占整鱼重量10%左右。今年企业预计出口30吨鱼子酱,由此将产生近270吨鱼肉、鱼骨等副产品,目前已经被本地餐饮企业下单订购。

“作为东北特产,鲟鳇鱼在哈尔滨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传统,是企业未来深化产业发展的底气。”在宋涛看来,黑龙江悠久的鲟鳇鱼饮食文化和文旅热潮,让企业对扎根冰城充满信心。

黑龙江是鲟鳇鱼的传统产地,以鲟鳇鱼为原料的菜品非常多。马迭尔中餐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成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尔滨一直有食用鲟鳇鱼的传统,“龙菜”菜谱中就记录了多道以鲟鳇鱼为主料的菜品。2024年4月“开江节”期间,马迭尔千元左右的鲟鳇鱼宴套餐销售非常火爆。为迎合南方游客需求,餐厅创新推出珊瑚鳇鱼、鳇鱼生鱼片、锅包鳇鱼、鳇鱼干肠等融合菜,市场反响热烈。为南方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伴手礼、美食体验,成为很多企业开发项目的重要目标。作为龙江特产的高端冷水鱼,鲟鳇鱼首先被餐饮行业看重,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香格里拉大酒店、李氏食品等多家餐饮企业与拓派公司洽谈鱼肉采购,并将共同研发鲟鳇鱼的熏制、预制菜等产品。“目前,鱼子酱的副产品鱼肉产量并不能满足哈尔滨本地餐饮需求,未来我们计划将在哈尔滨周边寻找适合水源,同中国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所共同开展对2至3龄鲟鳇商品鱼的试点养殖。”宋涛表示。

企业集聚效应乍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临空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拓派公司作为链主企业,正吸引下游深加工企业就近布局。目前已有部分下游企业前来考察和咨询相关政策。

“我们除了是生产鱼子酱的企业,更拥有多个鲟鳇鱼养殖基地。目前公司拥有的鲟鳇鱼存量价值在5亿元左右,完全有能力支持下游企业的发展。”宋涛告诉记者,作为冷水鱼中的珍稀品种,鲟鳇鱼全身是宝——鱼肉制作的食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鱼骨、鱼皮可以制作工艺品、皮具等高附加值产品,而基于鲟鳇鱼研发的美容、保健产品更有着巨大市场潜力。

目前,拓派公司已经接待了多家前来考察业务的下游生产企业。依托拓派公司的原料供应,由哈尔滨餐饮企业、深加工企业组成的哈尔滨鲟鳇鱼美食研发、深加工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从临空经济区了解到,为助推产业链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派出专人“贴身服务”,帮助企业联系厂房、解决水电搭建,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享受政策红利。目前,临空经济区正在深入企业调研,并针对企业通勤、就餐等需求协调相应解决方案。

哈尔滨日报记者李木双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