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4月3日电(记者韩震震)4月3日上午,在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安徽检察AI辅助办案系统举行上线仪式,标志着安徽检察工作迈入“数智融合”新阶段,迈出了探索应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新步伐。
2024年初,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聚焦科技赋能办案,联合科大讯飞研发人工智能辅助检察办案系统,历经谋划部署、需求论证、研发试用、场景应用等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省79家检察院投入办案应用,已办理刑事案件2400余件。
人工智能赋能检察工作前景广阔,但如何做好具体赋能,没有先例可循,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了解到,安徽经过深入探索,确定了一整套研发思路,即明确人工智能能做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的设计原则和思路。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判,安徽检察围绕大模型如何适应司法办案行为强约束性、强规范化的要求,确定将人工智能的通用能力转化为一系列工具集,点上赋能到检察办案的各环节上,以此解决“人少案多”的突出矛盾,并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
该系统紧紧围绕刑事检察案件办理和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以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危险驾驶四类案由为突破,创新设计智能阅卷、文书辅助生成、案卡智能回填、矛盾检测、侦查监督、法条推送、类案推荐、量型建议、AI问案、对话式建模等十大场景。
“十大赋能场景,均是业务侧出题,技术侧答题。其中,将文书生成分为5个环节21个步骤,将AI功能拆解成数据抽取、语义分析、总结归纳、知识查询、文稿润色等多项功能,再附着到21个步骤上,每步均需检察官干预确认,将人工智能的‘无所不能’强约束在检察办案的‘严格规范’中。”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2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专门成立攻关课题组,会同科大讯飞联合攻关,经过4个月奋战,今年2月8日,系统0.1版本终于得以呈现,此后又进行10次迭代升级,成为当下的1.0版本。
今年春节后,安徽检察启动试点应用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运用AI助手成功办理刑事案件2400余件,基层一线1000名以上检察官亲身体验了AI助手,普遍反馈在有效保证质量的同时,能够帮助大幅提高办案效率。
据统计,试用期间,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检察官审查案件和撰写文书时长缩短50%~70%。量刑辅助、证据矛盾点检测、侦查监督点推送、数据溯源等功能,帮助检察官切实增强内心确信。撰写各类办案文书,严格依据《刑事检察文书》规范,也促进了检察办案更加规范。
同时,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通过类案推送、法条推荐、文书生成的深度思考,快速提升办案能力,相当于为检察官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智能学习平台,一线检察官的获得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