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脑/攻/略
春天气温多变,头晕、头痛的人变多了?小心可能是脑血管在“报警”!春季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头晕、中风等脑血管病的高发期。脑病科专家提醒:抓住“春防”关键期,远离脑健康隐患!
为何春季脑血管病高发?
1.中医视角:肝气生发,风邪入侵
“春属木,通于肝”——肝气疏泄失常(如熬夜、情绪激动),易致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严重时诱发中风。
风邪携痰瘀,阻塞脑络——春季多风,风邪易与体内痰湿、血瘀“勾结”,阻塞脑部血管,导致脑梗、脑出血。
2.西医视角:气候应激、血管危机
气候变化对脑血管的影响——春季气温不稳定,经常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这种气温的波动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和扩张频繁。尤其对于老年人和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血压和血管的快速变化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感染因素——春季户外活动增多,人体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和病菌感染。这不仅会诱发或加重感冒,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间接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人群需格外警惕。
春季护脑“三防三调”指南
1.防“风邪”——中医外护法
头部避风:外出戴帽子,避免晨起洗头后吹冷风。户外活动选择在温暖时段进行,避免极端气温下外出。
按揉风池穴:每日早晚按揉风池穴(后颈两侧凹陷处)3分钟,祛风通络。
2.防“血压波动”——西医内控法
晨起慢三步:醒后躺1分钟→坐1分钟→站1分钟,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动态监测血压:早晚各测1次,记录波动曲线,及时调整用药。
3.调“肝气”——疏肝解郁茶饮方
玫瑰菊花茶以疏肝清热解郁:取适量玫瑰花、菊花、枸杞放入杯中,加入适量沸水冲泡即可。
忌口提醒:少吃羊肉、辣椒等助肝火食物。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过大波动。
紧急信号识别:这些症状别硬抗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突发剧烈头晕、视物旋转;
-单侧肢体麻木、无力;
-说话含糊、口角歪斜;
-不明原因剧烈头痛(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内科: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主要以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认知障碍、周围神经疾病为主要特色,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目前专科设立中西医结合头晕诊疗门诊、卒中筛查门诊、头痛门诊。科室拥有眼震视图、脑电图、前庭康复治疗仪等设备,满足头晕头痛患者诊断及治疗需求,同时开展溶栓绿色通道及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中医方面开展针灸、中药、耳穴、穴位贴敷、塌渍及中频治疗等中药治疗项目,形成了以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中药治疗与康复理疗相结合、中西医优势互补、防治结合的特色治疗。
住院病房:
春季护脑,防大于治!本院神经内科(脑病科)住院病房,可同步开展中药、针灸、耳豆、穴位贴敷等疗法,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精髓所形成的一体化诊疗方案。不仅能为广大患者改善身体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整体体质。这个春天让我们用中医智慧为您的大脑保驾护航!
[END]
供稿丨第十五党支部
神经内科杜珊
编辑丨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