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湖之畔的庐江县盛桥镇,地处丘陵,土地资源有限且灌溉条件欠佳,盛桥镇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实行“资金跟着检测户走、检测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的发展模式,多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资金精准对接检测户
“有了政府的帮扶,日子也有了希望。”毛田村35岁的检测户检测户卢红说道。
卢红家有4口人,大女儿正在读初中,小女儿正在读小学,成绩都很优异,丈夫患有癫痫,每周要到医院做肾透析,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
2022年7月,沈家桥社区毛田村民组组长董玉长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了其家中情况,及时与社区对接,经开会研究、上报审核后,在当月正式识别为检测户。在政府的帮扶下,卢红家移装了光伏发电获取收益,她本人也获得了每月200的公益岗位工作,并且每年享有6万多人民币的政府资金补贴,其他生活类的补贴也是优先考虑。“政府安排的工作,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生活也有了保障。”
截至2025年3月,卢红一家人均收入已达到1万多人民币,确定风险消除,拟退出检测户。
为了让村里劳动力低弱的检测户生活有保障,盛桥镇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惠农补贴政策。
检测户依傍能人共富
“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我承包了150亩土地,做起循环农业,这是我带动当地贫困户及村民一起脱贫的关键。”3月27日,盛桥镇板桥村的残疾村民查俊建正在启兴米业有限公司载装粮食酒。
今年47岁的查俊建,15岁时由于脊椎错位,导致身体残疾,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从上海返回家乡,开始做起“土鸡代销”从代理售卖到自养自销,增收效益明显,一举甩掉贫困户的帽子。2017年,查俊建成立了幸福山庄农业生态专业合作社,2018年,福享酒坊正式成立,带动14户贫困人口入社就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为带领乡亲们迈向红火富裕的日子,查俊建开展种养加多种经营,从线上到线下,近年来因“入网”收获颇丰的查俊建,瞅准当下时机,开始做微店和电商,在2016年,电商销售盈利最高达到了400多万人民币。
盛桥镇通过成立“共富党建联盟”,整合高标准农田资源,发展订单农业,依托电商产业园和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能人踏上产业快车道
2011年春节,陡岗村盛诗长从上海回乡过年,从小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他看到田地一片荒芜,决定放弃上海的搬运工作,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签订了荒地承包合同,回乡种地。
从开辟荒山到发展果林产业,再到打造太空莲景区,盛诗长带着挖掘机日夜奋战,咨询专家适宜的种植模式,最终建设出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区。
在政府产业帮扶稳定利益连结机制下,他不断提高产业技能,将生态园做大做强。2018年,他整合平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和大长水产养殖场的资源,组建并注册成立了庐江盛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如今昔日的荒山坡地和沼泽地变成了“金坡银地”,旧乡村也变成了旅游生态园。“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我决定办家庭农场来开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让村里的老百姓们都能富起来。”盛诗长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为有劳动力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务工就业人数30人,其中贫困户务工人数12人,人均增收2100元。(刘嘉懿成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