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的回响|祝庄十八勇士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日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闪电新闻联合各市、县(区)融媒,推出“聆听历史的回响”系列有声读物,展现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英勇斗争,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今天,推出抗战时期发生在梁山县的祝庄十八勇士的故事。

1941年初夏,遍野的小麦已经成熟,梁山县小安山脚下祝庄村的群众,正在紧张地抢收。村里的民兵,一边在地里收割麦子,一边严密地警戒日伪军的侵袭。一旦发现敌情,就立即投入战斗,保护群众,防止敌人抢粮。此前,在四月中旬,梁山脚下张坊町子里的日伪军,曾在小安山一带进行"扫荡”,遭到我广大群众和民兵的迎头痛击,差点全部被歼。日伪军恼羞成怒,决心进行报复,血洗小安山一带。端午节的前夜,驻泰安、菏泽、郓城等地的日伪军出动1000余人,汽车29辆,从郓城、小吴、东平三路扑向小安山。

1941年6月6日,天还没有亮,祝庄村民兵像往常一样在地里保护群众麦收。刚吃过早饭,放哨的民兵就发现了日伪军的便衣队,民兵队长祝贵合一声令下,30多名民兵投入了战斗。民兵们一阵猛打猛冲,便衣队抵挡不住,掉头逃跑了。

天近半晌,接到便衣队报告的日伪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从三个方向合围攻击祝庄民兵,疯狂报复。形势十分危急,队长祝贵合当即决定,留下18名民兵阻击日伪军,其余民兵保护群众转移。

群众安全转移后,18名民兵遭敌四面包围。利用战斗间隙,民兵们迅速撤到村内,占据村南村北两个炮楼,集中火力,狠狠打击扑上来的日伪军。战斗越来越激烈,日伪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民兵们毫不畏惧,决心与日伪军血战到底。为了集中火力,民兵队长祝贵合果断决定,全部民兵收拢到村南的炮楼上。

下午2时左右,固守炮楼的18名民兵,已打退日伪军十几次冲锋,击毙日伪军26人、打伤日伪军数十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13名民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队长祝贵合右手被打断,腿也被子弹穿透,但他咬牙坚持指挥战斗。日伪军伤亡惨重,仍无法夺下炮楼,恼羞成怒之下,便向炮楼里施放了毒气。幸存的5名勇士中了毒气,呛得口鼻出血,两眼流泪,失去了战斗力。日伪军乘机抢占了炮楼,5位民兵战士也落入敌手。

日伪军用遍种种惨无人道的手段,甚至挖眼割耳,都无法令5位勇士屈服。敌人将祝贵合的锁骨穿透,将他拉到村南的土坑里,用刺刀穿透了他的胸膛,最后放火将他烧死。其余4名勇士,也先后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随后,日伪军还烧光了村里的所有房屋,家禽和牛羊也都被日伪军洗劫一空。日伪军退去后,陆续回到村里的乡亲们,看到那些被烧焦的房屋和18具尸体,纷纷落泪,痛骂日伪军的恶行。祝庄突围战敌我力量悬殊,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令一时取胜的日寇心惊胆战。18名民兵勇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壮歌。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惨烈的一幕,也将永远铭记这18位勇士的名字。他们分别是:祝贵合、祝贵金、祝圣让、祝有余、祝学才、祝学稳、祝圣谟、祝学功、祝学勤、祝学明、祝圣居、祝贵芳、祝圣印、祝有海、祝贵滨、祝贵秘、祝贵江、祝学言。

策划朱训壮郝爱印

资料整理王伟奕孟慧郝爱印济宁台蔡珂珂梁山融媒吕飞

配音制作孟慧郝爱印王伟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