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美国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这一措施不仅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深远影响,更在美国本土市场引发了广泛担忧。汽车制造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均认为,关税政策将在销量、购置成本及产业链稳定性等方面对美国汽车市场带来显著冲击。
销量短期上升,长期预期下调
关税政策的实施导致美国消费者在政策生效前集中购车,以避免未来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5年3月,福特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现代汽车北美公司销量同比增长13%,通用汽车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7%。然而,这种短期销量上升现象难以持续。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对一千多家汽车经销商进行调查后,将2025年美国汽车销量预期从1630万辆下调至1560万辆,下调幅度达4.3%。这一调整反映了关税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以及对未来需求的抑制。
购置成本大幅上涨,消费者负担加重
安德森咨询公司估计,关税政策生效后,美国汽车零售价格每辆将上涨4000美元至1万美元。这一价格上涨不仅影响进口汽车,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也因配件关税和货源紧张面临涨价风险。此外,购买汽车激励措施可能消失,库存可选择性减少,部分汽车厂商甚至可能停止生产低端车型。这些因素叠加,将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购车负担,尤其是对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家庭造成显著影响。
产业链动荡,制造商与供应商承压
关税政策不仅影响整车销售,还对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构成威胁。斯泰兰蒂斯集团旗下的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和吉普等品牌主要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并销往美国。据估计,斯泰兰蒂斯将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关税,导致其2025年度盈利直接下降75%。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公开信中承认,关税政策将对福特产生深度影响,波及汽车制造商、配件制造公司、经销商及消费者等多个领域。此外,北美汽车供应链因高利率、劳动力短缺和利润下滑等多重挑战,供应商数量远超车企,许多企业可能因成本上升被迫关闭,导致生产中断。
全球产业链震荡,多国反制措施加剧不确定性
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的政策不仅影响本土市场,还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出口国均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加拿大已宣布对美国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欧盟、日本等国也在评估应对措施。这种贸易摩擦的升级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下降,最终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不仅对本土市场造成深远影响,还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震荡。从销量预期下调到购置成本上涨,从产业链动荡到多国反制,关税政策的实施正在对美国汽车市场及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多重冲击。未来,如何平衡贸易保护与市场开放,将成为美国及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