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表示以前开油车800公里回家,只要10小时左右,今年开电车回家花了33小时,地点是寒冷的北方,所谓的先进结果却是多花了钱,还多花了时间,这样的先进技术真的先进么?

导致如此结果在于路上电车太多、充电桩严重不够。他早上6点出门,续航600公里的电车上了高速开了空调后,续航就一直掉,实际续航只有300公里左右,接下来由于充电的影响,续航进一步缩短。速度不敢超100,那样掉电更快,开了250公里花3小时就不敢再开了,赶紧进入服务区,第一个服务区等候2小时,充电1小时,达到87%就无法快充了,如此续航连300公里都没有,于是继续上路,再开200公里又入服务区,又是不见3小时。第三次进入服务区已是14小时之后,此时已是近20点了,中间两次停车吃饭等花了时间,此时惨了,服务区排队5小时,车主一家想着干脆下高速,去住宾馆吧,顺带在宾馆充电算了。第二天7点从宾馆出发,中途充电一次花3小时,总算到家了。
如此一算,结果是路上耗费的时间就达到33小时,不仅耗费的时间多了,还因为路上住宾馆多花了钱;而且如果是以往开油车的话,一个人开都不用担心,路上在服务区休息半小时就能完成整个行程,如今却要人帮忙看着充电,开车时间过长还得有备用司机,让人烦恼不已,家人也有怨言。

导致如此结果,其实是相互的,消费者埋怨高速路上、乡村的充电桩过少,导致一到节日的时候,在异地充电的时候往往大排场龙,由此都在埋怨充电桩运营公司,不过这其实也怪不了充电桩运营公司。
充电桩运营公司同样一肚子苦水,运营公司认为高速、乡镇的充电桩平时大多时候都是空转,然而运营公司还是得支付地租、电网等费用,只有节假日才有人使用,然而一年到头的节假日才多少,如此导致充电桩运营公司长期亏损。
北方寒冷天气导致的问题,还体现出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寒冷天气下的性能衰减太严重了,远比预期的严重,而空调制暖耗电量又远超消费者的预期导致汽车续航缩减严重;寒冷天气还导致电池活性下降,这也延长了充电时间,进而加剧了充电桩的排队时间。
车主还担忧这还是新车,不知几年后电池老化后续航会降低到多少,到那时候充电更频繁,在高速上的续航焦虑会更严重,这也会给他们带来另一个困扰,平时节省下的电费够到时候换电池的费用么?如此带来的诸多麻烦,用电车是否真的值得呢?

电动汽车的诸多使用问题其实一直都有消费者吐槽,只不过这些问题在寒冷天气跑长途会进一步凸显,让诸多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相当不好,进而引发巨大的反响。
这些问题在电动汽车达到巨量规模之后将会进一步加剧,而2023年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的销量比例已达到三成,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这种规模下,这些问题就进一步凸显,对于那些还在考虑买油车还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将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