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华子,他服用二甲双胍之后就一直在拉肚子,他很担心,如果长期腹泻会不会损伤肠道,刺激肠癌的发生率呢?
华子告诉他不要担心,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就是胃肠刺激,但并不会增加肠癌风险,而且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种癌症的发生率可能还会略低一些。
二甲双胍是种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其本身不会对肝肾造成影响。单独使用时,也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初期1~2个月左右,而且随着持续用药就会耐受并逐渐缓解。采取从小剂量开始用药、缓慢加量、随餐服用、使用缓释剂型等方法,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动物试验中,发现二甲双胍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影响癌细胞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激活AMPK通路、抑制PIK3CA突变等)对癌症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有抗癌作用。
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二甲双胍使用者的癌症发生率也略低于未使用者。但此类研究混杂因素较多,存在局限性。
多项临床试验在探索二甲双胍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对癌症的效果,但结果不一,证据也不充分。
目前来说,没有发现二甲双胍有致癌性,而且可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1、小剂量起始:二甲双胍建议从每日500mg开始服药,如果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直到增至每日2000mg的最佳治疗剂量。
2、选择缓释剂型:二甲双胍的普通剂型对胃肠刺激性较大,肠溶剂型可以避免对胃的直接刺激,缓释剂型可缓慢释放药物对胃肠刺激最小,所以选择缓释剂型的不良反应最小。
3、服药时间:肠溶剂型需要在饭前空腹服用,普通剂型与缓释剂型需要与餐同服,才能发挥出剂型优势,降低不良反应。
4、监测肾功能:二甲双胍不会伤害肾,但肾功能不全时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30时禁用,eGFR在30~45时需由医生评估风险。
5、补充维生素B12:在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时,有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会增加贫血和周围神经损伤风险,所以需要定期检查血清中维生素B12的水平,在缺乏时及时补充。
6、提防低血糖: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时,几乎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在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时有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需要注意。
7、特殊情况停药:如果需要手术或是进行造影检查,需提前48小时停药,肾功能恢复后再继续治疗。有严重感染、脱水时,暂停用药。
8、保持健康生活:酗酒与过度节食,会加重胃肠道反应以及诱发酸中毒,要注意避免。
总结一下,二甲双胍不会增加癌症风险,而且可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通过合理用药,可以减轻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