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起,野菜生,舌尖寻春,山野入味。在定西,解锁春天的方式是蹲下身,与泥土签一份鲜味契约。苦苣菜挣扎着顶开结板的土,灰灰菜在埂畔铺开紫绿花毯,苜蓿芽举着露珠探出个脑袋,在定西,拥抱春天的方式不仅是看山花遍野,更要提篮赴约。
这个春天跟着小编一起,用一篮野菜,收藏定西最本真的春意。
01
苜蓿菜
苜蓿菜,昔日的田间野菜,如今已成为餐桌上的健康新宠。其嫩叶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独特的粗纤维既能增强饱腹感,又助消化代谢。
清明前后采摘的嫩芽最为鲜美,此时叶片翠绿舒展,质地柔嫩无筋。宜选未开花的嫩芽素炒或凉拌食用,以锁住清香与养分。
02
地达菜
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软儿等,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一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暗黑色,有点像泡软的黑木耳。
地达菜营养价值丰富,既可以作为凉拌菜又可以用来制作饺子、包子等面食。通常会把洗净的地达菜与韭菜一起炒制,韭菜的辛辣与地达菜的鲜美相互交融,成为餐桌上一道清新爽口的佳肴。
03
苦苣菜
苦苣菜,俗称苦菜,因独特苦味而得名,兼具药食两用价值。作为中国民间传统野菜与草药,用于清热解毒、健胃消食。
春夏季采其嫩芽,凉拌、清炒均可。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苦苣浆水”,以苦苣菜、蒲公英等众多野菜为原料,调和出清亮透彻的“解暑神器”,炎炎夏日来上一碗,简直比水还解渴。
04
灰灰菜
灰灰菜又叫野灰菜、灰条菜,是野菜中极普通的一种,但是生命力极其旺盛,在田间荒野、房前屋后,见土就活。就连屋檐上积攒的一撮尘土,都会成为它幸福的温床。
采回来的灰灰菜,洗净,焯水,再捞入清水中浸泡片刻,泡去苦涩味,然后挤干水分,切成碎段,加入盐、蒜末、辣椒段,浇一勺热油,“刺啦”一声,一阵香味扑鼻而来。然后拌匀,一道香喷喷的灰灰菜就做好了。
05
蕨菜
蕨菜,又称拳头菜、龙头菜、猫爪子等,它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在山谷或溪流旁最为常见,素有山珍、山菜之王的美誉,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有清肠健胃,清热解毒,预防血脂等作用。
蕨菜其嫩芽富含营养,口感脆嫩。食用方式多样,无论是凉拌、炖汤,还是与腊肉搭配炒制,都能散发出鲜香的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06
刺五加
刺五加既是一味中药材,也是一道美味的野菜。刺五加又名刺拐棒、老虎潦、五加参等。叶子形状与人参非常相似,在漳县、岷县及渭源南部的山坡林中及路旁灌木丛中生长。
刺五加的嫩梢性味甘苦清凉,可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
07
乌龙头
乌龙头树每年春末夏初长出紫红色、子弹头状的幼芽,嫩芽为食用部分,它清嫩醇厚,野味浓郁,被誉为“山野菜之王”。
乌龙头是袍木芽的别称,与其它林木混生,喜连片生长,浑身长满小刺,它入口清脆、微苦、热量低,可鲜食,也可晒为干菜或用醋盐腌制成酸(咸)菜。
08
香椿
清明以后,小香椿树刚生出两三寸长的嫩芽,淡紫色中透着嫩绿,用手轻轻一掰,嫩绿的香椿芽就攥在了手中。香椿嫩芽浓郁清香,可做各种美味佳肴,香椿煎蛋、凉拌香椿、香椿豆腐……都是餐桌上的常见菜。
香椿的营养成分在不同时节会有较大变化,尤其是维生素C。一般来说,清明节前后是吃香椿的最好时节,而且最好挑嫩芽吃。
09
蒲公英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头状花序,种子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春天在采挖蒲公英的时候,记得要连同蒲公英的根茎一起采挖。蒲公英的叶子可以用来凉拌,蒲公英的根茎用来炒制成茶。
将洗净的蒲公英叶焯水后,冷水冲凉;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搅拌均匀,即做成一款清脆爽口的蒜蓉蒲公英。
10
野蒜
野蒜又叫小蒜、山蒜,主要生长在山坡地或者地埂上的草丛中,在乡村如野草一般随处可见。
油泼的野蒜拌面,滋润鲜脆,简直妙不可言。把剁碎的野蒜揉在面中烙熟成野蒜饼,那更是绝佳的美食,面的柔韧和野蒜的鲜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咬一口在嘴里,回味悠长,唇齿留香。
11
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因其形状似钱币而得名。每年春季,榆树花开后,便结出一串串绿色的榆钱挂满枝头。
定西人经常会把榆钱做成囷囷(qūnqūn)来吃,榆钱清洗后,控干水分,将面粉均匀撒上,反复揉搓,再上锅蒸熟,蒸熟后还要浇上一勺热火的油泼辣子,才能叫人“吃美了”。
春山可望,鲜不可待,定西山野春菜正嫩,踏青寻味正当时,快来采撷舌尖上的鲜嫩,把春天留在碗里。
报送: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