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秦丽)3月28日清晨,儿科病房走廊响起轻柔的脚步声响起,便看到兴义市人民医院儿科一病区主任医师、副主任罗雪梅朝着病房走去。一头清爽的短发,精致干练的妆容,让孩子们对这位看上去像大姐姐的医生,少了几分防备,多了一些亲近。
43岁的罗雪梅俯身查看患儿时,白大褂口袋里的棒棒糖总会适时出现——这是她与"小病号"的秘密契约。而当她转身走向医生办公室,玻璃门内瞬间屏息凝神,那位能用棉花糖般声线哄孩子的主任,此刻正握着医嘱单化身"暴风眼"。
今年是罗雪梅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工作的第20年,从"报复性学医"到儿科守护者,她始终不忘医者初心。
年幼时,罗雪梅体弱多病,儿时频繁打针的经历,让这个体弱少女暗下决心:"等我穿上白大褂,定要掌握注射器的主动权。"临床医学出身的她,毕业时有很多科室可以选择,但她回头望了一眼自己成长的道路,决定在儿科,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
面对儿童风湿免疫这类"看不见的敌人",她将听诊器化作解码器,二十年练就精准捕捉免疫指标异常波动的能力。当年那个想"报复性打针"的姑娘,如今给患儿开药时,总会关心一下:"这个冲剂是草莓味还是橙子味?"
面对孩子温柔呵护,面对自己带教的学生,她总是会多一些严厉,在学生们的心里,她更像一名双面导师。
"主任的手能变魔术。"规培医生张官生苦笑着展示手机备忘录——某次因医嘱疏漏被训斥后,他记下了罗雪梅的雷霆之语:"每个处方都是生死状,每个小数点都是良心秤!"
这位会因0.1ml剂量误差拍案而起的严师,却是科室的"磁铁核心"。
这些年,罗雪梅先后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儿童各年龄段的消化内镜的基本操作及镜下治疗,如镜下止血术、异物取出术、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对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的见解。
“让自己变强,也要让团队更强。”罗雪梅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医术,希望能以自己为核心,带着科室走向理想中的模样,让每一个儿科的医生,都实现治病救人的梦想。
20年的时间,罗雪梅早已不记得当初面对患者的忐忑,她总是从容地面对遇到的“瓶颈”。“害怕是没有用的,只有攻克才是方法。”罗雪梅说。
20年的见证,罗雪梅看着兴义市人民医院日益强大。2005年医院只有一个大儿科,现在细分为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普儿科,儿科还分了亚专业组,开设了儿童风湿免疫、儿童消化、儿童神经等亚专业门诊。这些亚专业的分组,让医生们能够更准确的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儿科各领域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20年前我们连呼吸机都没有,现在我们能使用各种儿童抢救技术及监护技术对危重症孩子进行抢救,包括危重症儿童的血液净化、高频振荡通气、床旁超声、脑功能监测、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导向诊疗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罗雪梅说,现在自己正在跟团队攻克儿童ECMO技术,一定要拿好抢救儿童危重症的“终极武器”。
"医院的壮大不是在盖楼,是在筑生命防线。"抚摸着州级重点专科申报材料,她特意将团队合影放在扉页——照片里绿色手术服,定格着儿童心肺复苏的标准动作。
工作占据了时间的半壁江山,抢占了年幼时的兴趣爱好,如今在瑜伽馆里,总有个身影在单臂支撑体式中颤抖。长期手持胃肠镜导致右臂肌肉关节损伤,让罗雪梅在垫子上参透了医者平衡术:"要像对待韧带那样对待生命——既要有拉伸的勇气,也要守住延展的边界。"
从报复性握针到创造性握笔,从州级重点专科到省级重点学科,罗雪梅的二十年恰似黔西南医疗发展的微缩影像。如今她带领团队冲击儿童ECMO技术高地时,总会想起初入职那个追着救护车狂奔的自己——当时为抢救窒息患儿跑丢的高跟鞋,早已化作病历架上那支批注密密麻麻的红色钢笔。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