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国民党中将宋希发言说:“几十万元的法币抵

文史记叙录 2025-04-09 09:18:09

1948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国民党中将宋希发言说:“几十万元的法币抵不上一块钱,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自杀者有之,卖淫者有之,弃儿离女者有之,这怎能维系军心使之杀敌致果呢?”

1948年的夏天,南京城笼罩在一片沉闷的氛围中,街头巷尾,人们窃窃私语,谈论着战事的不利和物价的飞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会议在国防部大礼堂悄然召开。

这是蒋介石召集的最后一次全面军事会议,也是国民党政权命运的转折点,会议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除了东北"剿总"的卫立煌、华北"剿总"的傅作义等少数因军务无法离开的将领外,蒋军的主要将领几乎悉数到场。

会议开始,蒋介石神情凝重地走上讲台,往日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疲惫和沮丧,他的开场白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在场将领们最后的侥幸心理。

蒋介石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前途的悲观,将两年来的军事惨败归咎于战场指挥官的贪污腐化、贪生怕死和指挥无能。

蒋介石的开场白揭开了这次会议的序幕,也为整个会议定下了基调,随后,他以"方便大家讨论"为由离开了会场,但实际上,他安排了人员记录会议的每一个细节。

会场的发言、讨论的问题、每个人说了什么,都会一字不落地汇报给他。

会议进行到第三天,由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作军事形势报告,何应钦的报告如同一记当头棒喝,将国民党军队的惨状赤裸裸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两年来,国民党军队的损失触目惊心:兵员损失300余万人,步枪损失100余万支,轻重机枪约7万余挺,各类炮1.5万余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生命和家庭。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这份震惊中时,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在东北的主力部队全军覆没,损失约47万人,这次惨败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中将宋希濂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直指当前最紧迫的问题:物价飞涨和纸币贬值导致的军心不稳。

"几十万元的法币抵不上一块钱,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自杀者有之,卖淫者有之,弃儿离女者有之,这怎能维系军心使之杀敌致果呢?"宋希濂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基层官兵的同情,也道出了国民党军队面临的严峻现实。

回顾历史,人们不禁要问,事情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就对共产党缺乏谈判诚意。

他坚信凭借军事优势可以轻松击败共产党,完全忽视了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广泛支持。这种傲慢和轻敌,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会议最终做出了一些决定,取消整编番号,恢复原番号,组建几个大的机动兵团,并要求各省扩编保安部队。

会后,国防部还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包括组建新的兵团和调整将领职务,然而,这些措施更像是在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贴膏药,根本无法挽救国民党政权的颓势。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问题同样严峻,1948年8月,蒋介石任命儿子蒋经国为上海市警备司令,负责推行金圆券政策。

蒋经国采取了强硬手段,要求民众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这一政策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人们被迫交出多年积蓄,换来的却是一堆很快就会贬值的纸币,街头巷尾,怨声载道,民心进一步离散。

金圆券政策的失败是压垮国民党政权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失控,国统区的经济迅速崩溃。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推行这一政策的同时,蒋介石却将搜刮的大量黄金白银不断运往台湾,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民怨,使得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失去了最后的民心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希濂的发言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宋希濂提出了一个建议:从8月起,将所有官兵的副食费改为发放现洋,每人每月3元,同时,将校尉级的薪金也改为发放现洋,从每人每月5元到30元不等。

这个建议得到了许多与会者的支持,包括孙立人、黄伯韬、李树正等人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建议最终并未被采纳实施。

军事检讨会的结束,并没有给国民党带来任何转机,相反,它更像是一场提前举行的葬礼,为即将崩溃的政权敲响了丧钟。会议结束后,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通货膨胀继续恶化,物价飞涨,征兵征粮的压力如同星火燎原,广大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0 阅读:54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