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化遗产获悉,4月6日,《〈乡土中国〉再认识》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江村文化礼堂正式发布。
据人民文化遗产·人民探源此前报道,1936年,著名吴江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以开弦弓村为例,以“江村”为名,打破“文野之别”,写出对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的《江村经济》。在此基础上,费孝通又相继推出《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一系列聚焦中国乡村的经典之作。其中,《乡土中国》一书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全面分析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和整体形态,深刻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是学界公认的重要理论研究著作。
方李莉是费孝通的学生中唯一的艺术人类学博士后,现任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她通过深入研究与探索,写下《〈乡土中国〉再认识》一书,对费孝通的家世、教育背景、早年的学术思考、学术经历进行了梳理,为读者理解费孝通思想提供了更多元的路径,同时结合费孝通晚年关于“文化自觉”的思考,对人类文明发展、美好社会构建等议题提出诸多新观点,启发读者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新见解。
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麻国庆表示,《〈乡土中国〉再认识》这本书别出心裁,将《乡土中国》纳入费孝通先生整体的思想框架进行解读,同时介绍了《乡土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学术背景,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乡土”这一概念的含义。此外,书中还呼吁读者在新时代重新走进“乡土”,感受“乡土”特有的流动性及其文化活力,这一认知视角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方李莉表示,费先生的研究从乡村出发,延伸至城市、国家乃至全球化的思考,形成一个同心圆式的学术脉络,此次新书在开弦弓村发布,以纪念费先生曾在此进行重要的田野研究,体现了学术的传承与使命感。现在的江村已经‘富’起来了,应当向着‘志在美民’的新高度不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