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一粒米如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惠水县,贵州金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成长故事给出了答案。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他们通过深耕农业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贵州金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与米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一袋袋优质大米和干米粉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输出,依次被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乃至加拿大、美国等海外市场。
“产品能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甚至海外市场,要感谢地方政府的支持,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公司生产线负责人吴朝艳说道。
贵州金晨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惠水县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自2013年投入生产以来,公司便致力于粮食种植、加工、开发、销售等一体化业务,不断深耕农业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占地面积47亩,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拥有大米、米粉加工厂房和粮食仓库和年产50000吨优质大米及年产10000吨干米粉的加工生产线,粮食仓储能力达到15000吨。
作为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的佼佼者,金晨公司深知优质的原粮是优质产品的根本保障。自成立以来,企业便致力于种植基地的发展建设,在地方政策的支持下,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家指导”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以前,我们的谷子收了自己晒,除下自己吃剩的,就卖给一些小商贩,收入也很低,一年每亩才产几百斤,现在有了金晨公司科学的种田方法,收入高了,也有稳定的销路。”雅水镇农户杨昌粉开心地说道。
据统计,金晨公司的种植基地共6个,流转15000余亩土地,带动辐射全县4个镇(街道)5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每年达到7000元。
公司副总经理程虎介绍,目前,我们已发展订单种植20000余亩,其中核心种植基地10000亩,通过了1000亩有机认证和9000亩绿色认证,这些种植基地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粮供应,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
位于惠水县雅水镇的金晨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拥有粮食周转仓和烘干机等先进设备,能够有效为农户提供粮食的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
“以前收完粮食后,我们都要自己晾晒、储存,很麻烦,现在有了服务中心,这些都不用愁了,收入也更稳定了。”雅水镇农户杨金平说。
“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农户的种粮风险和劳动力投入,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程虎说道。
金晨公司的产品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在天猫、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上,也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同时,还与国内知名的销售渠道,如大润发、沃尔玛等商超签订了合作协议。
公司销售部负责人程砚认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不仅使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贵州的好味道,还扩大了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4年来,金晨公司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一转变,一方面是企业对品质的坚持、对农业产业链的深耕,另一方面更是源于地方政策的精准扶持与持续赋能。
“依托《贵州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等政策,公司获得财政奖补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破解了资金瓶颈,加速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建,惠水县专项补贴推动了基地与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程虎说,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获得了研发支持,科技合作与金融贷款赋能创新,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难题,在联农机制中,政府以奖代补每亩200元,提供免费的保险托底,帮助农户户均增收提升35%。
金晨公司的发展之路,既是企业坚守品质的见证,更是政策与产业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在地方政策的强力支撑下,金晨公司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一粒米,不仅成就了一家企业,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书写着惠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将依托政策持续创新,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公司董事长钟晓燕表示,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今年以来,围绕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黔南州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暨高质量发展‘六大提升行动’部署会议精神,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切实抓好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惠水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熊卫表示,下一步,将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好产业招商工作,持续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用好用活融资服务、工业发展资金等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侯赛澜刘金柱任绪婕)
一审:杨婷
二审:毛帝清
三审: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