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大多人的人生真相,很多人却不知道

人们常常在追问人生的答案,仿佛那是某种遥不可及的智慧结晶。但其实,有些真相朴素得近在眼前,只是我们太习惯视而不见。

作家梁晓声却不一样——他不回避现实的粗粝,也不美化生活的艰辛,把那些难以言说的道理,说得坦率、清晰、近人。

他用文字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点哲学的高度,也需要一些生活的方法;需要思考命运的逻辑,也需要学习与世界温柔相处。

那些看似普通的字句,往往藏着我们绕了半生才恍然大悟的答案。

本文选自《人活着》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

人生的意义由三部分组成

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以及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他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

爱迪生的照片(大约1922年)

如果一个人只从纯粹自我一方面的感受去追求所谓人生的意义,那么他或她到头来一定所得极少。最多,也仅能得到三分之一罢了。但倘若一个人的人生在纯粹自我方面的意义缺少甚多,尽管其人生作为的性质是很崇高的,那么在获得尊敬的同时,必然也引起同情。这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失衡。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图/电视剧《人间世》

2

人活着就得做事情

只是有些事更值得

古今中外,无一人活着而居然可以不做什么事情。连婴儿也不例外。吮奶便是婴儿所做的事情,不许他做他便哭闹不休,许他做了他便乖而安静。广而论之,连蚊子也要做事——吸血;连蚯蚓也要做事——钻地。

一个人一生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比如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等等。世上一切人之一生所做的事情,也可用更简单的方式加以区分,那就是无外乎——愿意做的、必须做的、不愿意做的。

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任何一个曾经活过的人们、正在活着的人们,他们的一生,皆交叉记录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必须做的事情、不愿意做的事情。即将出生的人们的一生,注定了也还是如此这般。

图/电视剧《人间世》

我们还是了解一下自己,亦即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生真相吧!我们必须做的事情,首先是那些意味着人生支点的事情。一旦连这些事情也不做,或做得不努力,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稳定性,甚而不能延续下去。

比如每人总得有一份工作,总得有一份收入。于是有单位的人总得天天上班;自由职业者不能太随性,该勤奋之时就得自己要求自己孜孜不倦。这世界上极少数的人之所以是幸运的,幸运就幸运在——必须做的事情恰恰也同时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大多数人无此幸运。大多数人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份收入就已然不错。在就业机会竞争激烈的时代,纵然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得当成一种低质量的幸运来看待。即使打算摆脱,也无不掂量再三,思前虑后,犹犹豫豫。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整日必须做的事情,往往不仅关乎着自己的人生,也关乎着种种的责任和义务。比如父母对子女的,夫妻双方的,长子、长女对弟弟、妹妹的……这些责任和义务,使那些我们寻常之人必须做的事情具有了超乎于愿意不愿意之上的性质,并随之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一种特殊的意义,纵然不比那些我们愿意做的事情对于自己更快乐,也比那些事情显得更重要、更值得。

图/电视剧《人间世》

3

大多人对金钱的态度是理性朴素的

自从金钱开始介入人类的生存形态那一天起,人类的头脑便开始产生着对于金钱的思想或曰意识形态了。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在童话、神话、民间文学、士人文学、戏剧以及后来的影视作品和大众传媒里。它们的全部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用教义最浅白的“济公活佛圣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死后一文带不去,一旦无常万事休。”

数千年以来,“金钱文化”对人类的这种教诲的初衷几乎不曾丝毫改变过,可谓谆谆复谆谆,用心亦良苦。只有在现当代的经济学理论中,才偶尔涉及人类与金钱之关系的真相,却也每每几笔带过,点到为止。

宋代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那真相我以为便是——其实人类之大多数对金钱所持的态度,非但不像“金钱文化”从来渲染的那么一味贪婪。细加分析,简直还是相当理性、相当朴素、相当有度的。

奴隶追求的是自由。诗人追求的是传世。科学家追求的是成果。文艺家追求的是经典。史学家追求的是真实。思想家追求的是影响。政治家追求的是稳定……

而小百姓追求的,只不过是丰衣足食、无病无灾、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罢了。倘若是工人,无非希望企业兴旺,从而确保自己的收入能够养家度日;倘若是农民,无非希望风调雨顺,亩产高一点儿,售出容易点儿;倘是小商小贩,无非希望有个长久的摊位,税种合理,货不积压,薄利多销……

归根结底,爱国主义——正是由这一种人对金钱相当理性、相当朴素、相当有度,因而相当良好的感觉来决定的。

你之前关注和阅读作家梁晓声吗

他的哪些文字曾引起你的共鸣?

在评论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跟随梁晓声找到人生活法

走过一地鸡毛,走向诗与远方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扫码领券后折合5折优惠

扫码进群,更多福利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