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身边不少高血压患者就开始犯愁,早晨血压测得高,晚上也不安稳,有时候甚至连头晕、胸闷的症状都跑出来了。有人会问:冬天血压为啥会更高?这是真的还是心理作用?其实,这确实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气温越低,血压越高?血压的高低,受气温影响很大。冬季气温下降,冷空气会让我们的血管收缩,血管壁紧张度增加,导致血液流动受到阻碍,进而使血压上升。尤其是清晨和夜晚,气温更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
此外,冬天人们活动量减少,喜欢待在暖和的地方,吃得多、动得少,这种生活习惯也可能让体重上升,进而加重血压负担。所以,冬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高危季节”。
高血压患者入冬注意这3件事想在冬天稳住血压,减少波动,高血压患者必须要重视日常管理。以下3件事,千万别忽视:
1、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四肢
冬天保暖不是一句空话。头部和四肢是身体容易散热的地方,受冷刺激后,血管会迅速收缩,血压可能瞬间飙高。外出时,记得戴好帽子、围巾,穿上厚一点的袜子,保护好容易受寒的部位。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外出,气温最低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冷空气中的时间。
2、合理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压
冬季血压波动大,有些患者可能会需要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如果发现血压经常高于正常水平,比如经常超过140/90mmHg,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加量或更换药物。切记不要自己随意停药或者增加剂量,否则容易引起反弹效应,导致血压更不稳定。
除了吃药,定期测量血压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这两个时间段血压波动最大,测量后及时记录,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用药方案。
3、饮食清淡,少盐少油,多喝水
冬天很多人喜欢吃咸菜、腊肉、火锅等重口味食物,这些食物含盐量和脂肪都偏高,对血压影响很大。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的盐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尽量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冬天天气干燥,很多人喝水变少,但血液黏稠度高会增加心血管负担,一定要记得多喝水。
血压不稳,还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冬季血压控制不好,除了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这些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比如中风、心肌梗死等。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减弱,更容易受到气温和血压波动的影响。
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掉以轻心,日常管理不能仅仅靠药物,生活习惯的调整才是根本。
如何判断血压是否控制得好?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在家测量的血压,如果早晨和晚上保持在135/85mmHg以下,说明血压控制得不错。但具体的目标范围,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判断。
总之,冬天是高血压的“考验期”,高血压患者千万别忽视日常细节。做好保暖、按时服药、合理饮食,才能平稳度过寒冷的冬季,保护好自己的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