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么解决车内玻璃起雾问题?起雾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分享

境心说车 2025-02-03 09:37:49

年底坐车途中突如其来的一场意外,吓得我心惊肉跳、惊恐万分,好在司机技术娴熟、冷静处理转危为安。这件事情也给老司机提了一个醒,驾车过程中千万不可分心,对于新手司机更要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开车过程中千万不要做其他影响驾驶安全的事,下面是事情的简单经过。

1月15日小妹喜得爱女,为小外甥女办喜宴的日子定在1月26号,小妹嫁在本市离老家100公里左右。由于我们家庭人口众多,两辆车坐不下,于是又租了一辆7座MPV。当天早晨连云港下起了小雨天气寒冷,为了提高乘车舒适度司机提前开启了空调,由于门窗紧闭加上车辆满员呼出的热气多,车辆行驶半个小时后,车内所有的玻璃上都凝聚了厚厚的水雾。

司机时不时拿起毛巾擦拭前挡风玻璃上的水雾,这样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视线可以短期清晰,但仅过十多分钟以后,擦拭的地方又凝结成出一层水雾,让驾驶员的视线变得模糊,无法判断路面上的车流量情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而驾驶员在擦拭水雾的过程中,又会因分心影响驾驶安全。

好在历经近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安全抵达妹妹家。进入妹妹家,见到了可爱的外甥女,送上我们对她的祝福。闲聊了一会儿,到了午饭的时间,在妹夫的带领下,我们驱车来到位于他家1.5公里外的饭店就餐,喜宴午餐非常丰盛,酒足饭饱后我们回到妹妹家闲聊了一会儿,时间来到下午14:30准备回家。

当天沥沥小雨不知疲倦地下个不停,老婆晕车,在来的路上我们走的是国道,经历红绿灯走走停停,老婆晕车情况愈加严重。在返程途中老婆让司机走高速,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减少走走停停让晕车情况减轻。在高速行车过程中,司机时不时的拿起毛巾擦拭前挡风玻璃上的水雾,虽然司机驾驶技术熟练,但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或多或少会影响驾驶安全。

当车辆下了高速车流量少,车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司机拿起毛巾,飞快地擦拭了前挡风玻璃主驾位置,也许是他动作幅度过大,车辆突然左右摇摆起来,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因为车上除了我和老婆,还有我女儿儿子以及父母,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好在车身经历了2次摇摆以后,转危为安司机最终把车身稳稳控制好。

这件事给我提了一个醒,作为一名汽车博主我深知行车安全的重要,为此我专门写这篇文章为大家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下文将分享车内什么季节会起雾,为什么车窗玻璃上会凝结细小的水珠?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哪些影响?处理不当有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如何正确处理这件事情?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车窗玻璃起雾?

车窗玻璃在什么季节会起雾?

车窗玻璃在秋冬季节更容易起雾,秋冬气温低,车外温度可能只有几度甚至更低,而车内人员呼出的热气、车内空调吹出的暖风会使车内温度升高。当温暖潮湿的车内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玻璃时,热空气遇冷会迅速冷却,其中的水蒸气便容易在玻璃表面凝结成极其细小的水滴,从而形成雾气。另外在春季昼夜温差大或降雨、夏季使用空调制冷和突遇降雨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车内车窗玻璃起雾。

车窗玻璃起雾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车窗前挡风玻璃起雾会造成驾驶员视线模糊,无法及时准确地看清前方路面上的车流量和行人情况以及交通信号灯的变化,难以判断前方车速和跟车距离,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正确判断容易造成追尾或碰撞事故。另外侧窗和后窗起雾会影响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侧方和后方的情况,在变道、转弯、倒车时无法及时发现周围的车辆或障碍物,增加刮擦、碰撞的风险。

除了上述情况车窗玻璃起雾还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驾驶员需要频繁地采取除雾措施,如开启除雾功能、用毛巾擦拭等,这会分散驾驶注意力,使驾驶员无法专注于道路状况,可能会发生车辆左右摇摆或车辆失控,侧翻碰撞等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从心理层面分析,由于前挡风玻璃起雾造成驾驶员视线模糊,可能会造成驾驶员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影响驾驶心态和判断力,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起雾导致视线不佳,驾驶员接收外界信息的速度变慢,对突发状况的感知能力下降。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来做出反应,如刹车、避让等操作可能会延迟,导致错过最佳应对时机,使事故损失和危害程度加大。

车窗玻璃起雾,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车窗玻璃起雾造成驾驶员视线受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预判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行人或车辆受到撞击,也有可能会被后车追尾等轻微或者严重的事故,可能会造成车辆损毁或人员伤亡。

如何正确处理车窗玻璃起雾?

1.利用车内空调系统,将空调的出风口调至吹挡风玻璃,温度调至最低,空气湿度大时可开启外循环配合使用。工作原理是利用吹出的冷风降低玻璃温度,使温暖潮湿的空气无法在玻璃上凝结能快速除雾,但冬天会使车内温暖舒适度下降。

2.热风除雾,启动车辆后立即打开空调热风,调至吹挡风玻璃模式,刚开始挡风玻璃雾气可能会加重,伴随着挡风玻璃温度的升高凝结的雾气小水珠慢慢蒸发后雾气消散。这种方法适用于寒冷的季节,刚开始效果较慢,但时间持久。

3.使用除雾剂,将除雾剂均匀地喷涂在车窗玻璃的内侧,然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均匀,除雾剂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保护膜,预防水珠的凝结,从而防止玻璃起雾。喷涂一次根据除雾剂的化学成分,有效期一般在1~7天。

4.牙膏,选用纯白色牙膏挤在前挡风玻璃上,然后用柔软干净的抹布将牙膏均匀地擦拭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车内雾气的产生。原因是牙膏中的活性剂可以改变液体的张力,会使水气在玻璃表面的张力降低难以凝聚成水滴形成雾气,从而使玻璃保持相对清晰的视野。

5.物理通风,确认在安全的情况下将车窗打开一条缝,使车内空气与外界形成循环,达到平衡温差和湿度,从而减少雾气的产生。

6.特殊情况处理,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安装后视镜加热装置,通过加热使后视镜玻璃温度升高,凝结的雾气逐渐蒸发,水分干枯后视镜又恢复到原来的清晰度。

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车内玻璃起雾?

1.保持车内干燥,及时清理车内的湿毛巾以及湿雨伞等含水较多的物品,也可以在车内放置石灰粉、干燥剂、活性炭,这三种物品可以及时吸附掉车内空气中多余的水分,对预防车内玻璃雾气形成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2.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上车前提前打开车门和车窗,使车内外空气流通达到平衡温度和湿气的作用,能够减少或降低车窗玻璃起雾。另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保持车内温度稳定,避免频繁调节温度导致车内外温度湿度变化大造成玻璃起雾。

3.定期保养车窗,定期使用玻璃清洁剂清洗车窗内外,去除表面的油污和其他污染物,因为这些杂质的附着会增加水分的附着力,而去除可以有效降低水分的附着力,达到去除水雾的作用。

4.其他措施,可以在车窗玻璃上贴上专门的防雾贴膜,其原理类似于除雾剂,能有效防止水汽在玻璃上凝结成雾。

总结:

冬季车内玻璃起雾,主要因车内外温差大,热的水气遇冷玻璃液化。这不仅影响视线,还威胁行车安全。解决办法分两类,临时除雾可开冷风直吹玻璃,或用暖风提高车内温度,但起效慢;长效预防则可使用防雾剂,涂抹后形成保护膜抑制雾气产生,也可以用湿布肥皂水、白牙膏等擦拭玻璃,同样有防雾效果。掌握这些方法,就能有效应对冬季车内玻璃起雾,确保行车清晰视野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0 阅读:9
境心说车

境心说车

专注分享汽车电动车知识与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