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花白头发,穿着沾染颜料的T恤和短裤,脚踩一双普通的黑色塑料拖鞋,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画家周加华正在位于绿华镇的易元堂艺术中心,潜心创作“生命树”系列的油画作品。

时隔五年,又画“生命树”


古树、古屋、嫩叶、月亮、寂静的大地和冷峻的天空,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的景象,在周加华的画笔下呈现出一幅崭新的画面。

“我现在创作的这幅新作品高2米、宽1.5米,是我迄今为止创作的尺寸最大的作品。”周加华告诉记者,“这次是我五年以来第一次执笔画画。我的妻子是崇明人,之前我一直在陪伴生病的妻子,3年前她去世后我就没怎么创作了。”如今,周加华在妻子的家乡再次拿起画笔,创作的作品饱含他对妻子的感情。

“树有年轮,可以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注视当下。” 周加华的人生态度超逸脱俗。在艺术上他是天马行空的创造者,但在生活中他又是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人。“我对物质本身没什么要求,吃饱穿暖足矣,平时去街边吃一碗馄饨面条填饱肚子也可以。但我想把‘生命树’系列画好。”周加华说,崇明的乡村是清新的、开阔的,能提高艺术家灵感的纯净度和丰富度,他很感谢在崇明能找到一个栖息之地,让他可以安心画画。

据周加华介绍,之前的工作室条件有限没有办法画大尺寸的画,如今绿华镇占地6亩的易元堂艺术中心,已于今年7月份全部布置完成,工作室、画廊、展示区、会客室、咖啡吧等一应俱全,“我在前不久接待了艺术中心的第一批客人,今后我也会专门留出一些时间在崇明进行艺术创作。”在新环境下,周加华的作品在画面和立意上都上升到了更高的台阶,“我希望这棵生命树能在崇明稳稳扎根。”
与崇明的不解之缘
其实,周加华和崇明既有情分也有缘分,他不仅娶到了崇明岛上的美丽姑娘,也曾带领他所组建的市政府机管局形象工程专家组上岛,协助推广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创项目,在岛上留下了诸多文创作品的印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崇明画友的推荐下,周加华重新认识了绿华这个拥有37.45平方公里土地的年轻乡镇。随着多次考察,他不断用自己的见识和艺术感知来酝酿、设计、规划“绿华”的未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易元堂看见了。”周加华说。

在周加华看来,以艺术创新融合的手段,加以适当的规划、改造、修治和养护,可以重塑绿华乡镇的美。“小镇的街道和田间地头的稻畦、果园、菜圃,搭配养殖的鸡鸭牛羊,以及美术馆和文创产业的介入,这样形成的特色艺术小镇的田园风味,不就是绿华文化精神品格和美学情趣的鲜明写照吗?”周加华说,通过文化滋养和艺术创新,在绿华镇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可耕可稼、可蔬可种、可渔可牧、可居可游、可品可尝的优质人文居住环境。周加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今,除了废弃仓库改造的易元堂艺术中心,他和儿子周诗远正在将40亩的废弃月饼厂改造为“易元堂零碳艺术公园”。在这片荒废已久的土地上,周加华曾带领一批中国青年艺术家举办“Artshake国际青年艺术家变废为宝实地创作”活动。“现在,我们会保留一些当时的优秀作品,结合零碳艺术公园的概念,赋予其新的意义。”据周加华介绍,易元堂零碳艺术公园将包含9个展厅、艺术家工作室、中国第一家艺术品保险柜、咖啡吧等各种功能区,同时艺术公园也将不断发展绿色产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这里是大门……这个展厅可以容纳上百人……这个艺术品保险柜将成为中国首个且最大的保险柜……”置身于正在打造的“易元堂零碳艺术公园”中,周加华畅想着美好的蓝图,不由感慨万千,原来遇上“崇明”,发现“绿华”,也正是易元堂文化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因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