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A轮公司再次陷入欠薪风波

韦亚军的人生 2025-03-28 22:50:37

“首席投资官”旗下新媒体平台,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每日分享PE/VC行业最权威新闻资讯

来源:PE星球

(ID:PE-China)

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将欠薪偿付节点延迟到2025年6月。

又一家明星AI独角兽陷入欠薪风波,这次是融资到A轮的澜码科技。

从2023年的高调融资到如今的裁员欠薪,澜码科技的经历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剧本杀”,让人不禁深思。

欠薪事件始末

澜码科技的欠薪风波最早可以追溯到2024年10月。彼时,公司开始停止发放员工的薪资,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也随之中断。

据被裁员工陈云(化名)透露,早在2024年8月,公司的五险一金缴纳便已停止,而工资发放也开始出现延迟。到了10月,工资停发的情况愈发严重,直至员工被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2025年1月,相关媒体报道称澜码科技拖欠员工工资3个月、社保4个月、公积金5个月,不算社保和公积金的情况下,至少欠员工薪资800万。

尽管澜码科技创始人周健表示公司已支付了2/3的欠薪,并正在积极寻求被并购的机会,但员工们对此并不买账。

2月25日,澜码科技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公司正在正常运营,不过面临着应收账款回款慢等状况,但并未对欠薪问题作出明确回应。

根据2025年初的协议,澜码科技本应于2025年2月28日前完成首期款项支付,但经多位前雇员账户流水验证,截至发稿日未有履约迹象。

不过近日据虎嗅报道,澜码方面表示,公司会将欠薪偿付节点延迟到2025年6月。

才融资到A轮

公开资料显示,澜码科技成立于2023年2月,是一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 Agent平台公司,也是2023年上海徐汇第三批签约的20个重大项目之一。

创始人周健曾于美国谷歌工作,回国后曾获“阿里云之父”王坚邀请加入阿里,日后又进入初代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成为10号员工,亦有多番创业经历,在创投圈一直非常耀眼。

2023年8月,澜码科技完成了来自IDG资本、联新资本、Atom Capital参与的数千万A轮投资。

彼时,IDG资本曾表示:“澜码科技率先填补了国内大模型中间层的空白……期待澜码科技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资本的助力下,澜码科技的估值曾快速上升到15亿人民币。

然而,仅仅1年之后,澜码科技的融资之路便遭遇了重重困难。据相关员工透露,公司曾宣称融资已经完成,但因某个个人股东过世导致投资人无法打款。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澜码科技的融资进展始终扑朔迷离,直到欠薪风波曝光至今。

表面风光的AI行业

澜码科技的困境并非个例,在AI行业寒冬的背景下,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AI企业都难逃倒闭的命运。

竹间智能,这家由前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简仁贤创办的大模型创企,曾以做出中国市场上首款“人工智能伴侣”为愿景。

然而,2024年2月22日,竹间智能宣布自2023年起,业务需求大幅减少,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现金流压力和挑战,针对亏损业务线,部分部门和岗位将从即日起停工,并进行重组。2024年下半年,竹间智能被智能手机厂商OPPO收购。

还有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曾有90亿市值,但因一系列丑闻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5年初,纵目科技陷入危机,总部出现断电封楼的情况,老板失联“跑路”,高管也集体离职,上百名员工不但失业,还面临着数月薪资无法追讨的困境。

这些企业的困境,客观上也反映了AI行业在资本寒冬下的严峻现实。据融中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VC/PE的投资规模总计为2962.46亿元,同比减少了37.69%;其投资数量合计为2403笔,同比下降了30.15%。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AI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业务难以维系的困境。

澜码科技欠薪事件,不仅让员工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也暴露了AI创业企业在管理、融资、商业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于整个AI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示,提醒创业者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持续的融资以及人才的管理,以应对行业的寒冬和各种挑战。

一点个人分享,仅供参考。

0 阅读:3
韦亚军的人生

韦亚军的人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