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一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重大事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三名年轻女性驾驶小米SU7从湖北赶赴安徽参加考试途中,在德上高速枞阳段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酿成悲剧。
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的应对方式与家属诉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发酵。 据遇难者父亲罗先生透露,事故发生至今已超过48小时,家属与小米公司的沟通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我们主动联系客服超过15次,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已上报,请等待'。"罗先生表示,直至事故第三天,企业方面仍未与家属进行正式对接。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企业声称成立的专项小组,至今未与现场处置的交警部门取得联系。
4月1日深夜,小米创始人雷军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表达对事故的沉痛哀悼,并承诺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但这一表态未能平息家属的质疑。罗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声音哽咽:"这种表态更像是公关话术,企业在危机处理中为何选择'隔空对话'?"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事故车辆在碰撞后迅速起火,火势蔓延速度异于常规燃油车。这一细节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广泛讨论。
罗先生强调:"我们不反对技术创新,但安全应该是底线。车企不能把消费者当作新技术的试验品。"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车辆为小米SU7的高配版本,搭载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事故发生路段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当时天气状况良好。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当地交管部门已成立专项调查组。 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事故的特殊性在于涉及电池安全、电子系统等复杂因素。在此类事件中,企业的快速响应与透明沟通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召回案例中,超过35%涉及电池管理系统缺陷,暴露出行业在技术迭代过程中的安全隐忧。 截至发稿,小米公司尚未就家属质疑作出进一步回应。这场由交通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正考验着新势力车企的社会责任担当。后续调查结果及企业应对举措,或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