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并非不救巴沙尔,准将痛陈:以色列炸我们,俄罗斯却关闭雷达

兰花豆的锅里 2025-01-12 20:38:50

“为什么伊朗在叙利亚掏心掏肺,却始终没能撑起巴沙尔的腰杆?”这个问题,不只是叙利亚战争局势的缩影,更是伊朗多线作战策略的一面镜子。外界一再质疑,作为巴沙尔政权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伊朗的支持却像是隔靴搔痒,在叙利亚政权崩塌的关键时刻,居然显得如此无力。而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不只是军事上的挫败,还是一场关于利益和策略的多边博弈。

回到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初,伊朗就站在了巴沙尔这一边,出钱出力、调兵遣将,甚至派出了伊朗革命卫队的精锐人员进驻叙利亚。然而,当叙利亚政权多次濒临崩溃时,伊朗的支持却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是援助速度的迟缓,另一方面是支援方式的局限——以代理人模式为主,而非直接投入兵力。

从结果来看,叙政府军在前线多次败退,反政府武装一度接近攻入首都大马士革。批评者认为,这场“支持战”打到一半,伊朗却像被掏空了底牌,关键时刻居然没有撑住场子。

数据显示,2015年,叙政府军控制的领土已经不到全国总面积的30%,更严重的是,士兵士气低落、装备老旧,根本扛不住前线的冲击。伊朗的“及时雨”迟到,直接让巴沙尔的腰杆“硬不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伊朗的无力还暴露在它与俄罗斯的矛盾中。俄伊两国看似同为巴沙尔的靠山,但内心的小算盘却各打各的,甚至在战略和资源分配上暗中较劲。尤其是俄罗斯对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的控制,更是让伊朗憋了一肚子气。

根据伊朗准将贝鲁兹·埃斯巴提的爆料,俄罗斯不仅不愿共享资源,甚至关闭防空雷达,默许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这一操作让伊朗在叙利亚的损失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利益倾向始终偏向它支持的叙利亚派系,而不是伊朗扶持的什叶派民兵。这直接导致了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从盟友变成了竞争对手。

说到这儿,巴沙尔本人的态度也不得不提。伊朗作为他的“老铁”,给出了不少军事建议,比如开辟对抗以色列的战线,试图通过战术升级逼迫敌对方妥协。然而,巴沙尔却一次次地选择无视。这不仅让伊朗陷入了更加孤立的局面,也让叙利亚问题复杂化。泄露的情报显示,巴沙尔甚至与以色列和美国有着一定的“接触”,以色列多次袭击叙境内的伊朗目标,却丝毫未影响巴沙尔的态度。

表面上看,巴沙尔拒绝伊朗建议是为了避免进一步激化与以色列和美国的矛盾,但实际上,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无疑让伊朗感到失望。试想,当你给兄弟递了刀,他却转身和敌人握了手,这种滋味,谁能受得了?

相比在叙利亚的“被动挨打”,伊朗在黎巴嫩和也门的布局看似更加顺利,但这种表面的成功背后同样危机四伏。

在黎巴嫩,依靠对真主党的支持,伊朗成功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当地政治和军事中,甚至可以说是真主党的幕后大脑。然而,黎巴嫩近年来的经济崩溃却让伊朗也遭受牵连,毕竟没有稳定的经济支撑,再强大的代理人也无法长久生存。

真主党领导人的公开声明显示,他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终也会传递到伊朗身上。

至于也门,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支持可谓是全方位的。从海路走私武器到协助制造无人机,伊朗让胡塞武装成为了沙特联军的头号威胁。然而,这种介入也让伊朗在国际上背负了更多指责,进一步恶化了它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就像俗话说的,“一块铁打不了两口锅”,在叙利亚和也门的双线操作,最终只会让伊朗疲于应对。

如果说伊朗在叙利亚的挫败有“自己人”帮倒忙的成分,那么美国和以色列的联手打击则是它面临的更大困境。

以色列采取的精准打击战术已经多次摧毁了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直接削弱了它的后勤能力。而美国的经济制裁则从根本上限制了伊朗的财政实力,使得其在中东的整体布局受到严重掣肘。

更要命的是,美以的这些行动明显是“捏准了七寸”。每次行动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直接切断伊朗的战略节点。这种“组合拳”的效果,不仅让伊朗深陷被动,更让它在国际舆论上无法翻盘。

伊朗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它对“代理人模式”的过度依赖。表面上,这种模式让它可以低成本地插手多个地区事务,但实际上,这种操作需要持续不断的经济和资源投入。而当前伊朗国内经济已经是“泥菩萨过河”,在多线作战的压力下,随时可能全面失控。

更棘手的是,它和俄罗斯的矛盾逐渐公开化,这意味着它未来在叙利亚的合作空间会进一步缩小。叙利亚问题不仅让它耗费了大量资源,还让它在中东的地缘战略中失去了重要筹码。

“与其分散资源赌多个牌,不如集中力量打一手好牌。”伊朗这场博弈,不仅是一场代理人的战争,更是一场对战略选择的严峻考验。而现在看来,结局似乎已经写在了棋盘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
兰花豆的锅里

兰花豆的锅里

观影、观剧、观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