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王美兰回忆毛主席,提到贺子珍在苏往事,说出一个真相

飞猪说飞机 2025-04-14 15:34:14

1938年5月份,贺子珍在莫斯科迎来了她和毛泽东的第六个小宝贝,她给这娃起了个名儿,叫“廖瓦”。

到了苏联,贺子珍就跟毛泽东的两个娃,毛岸英和毛岸青住在了一块儿,后来还加上了小廖瓦。虽然他们在外国,但家里头那份温馨还是一样的。

不过,世事难料,就在贺子珍全神贯注地学习,和岸英、岸青兄弟相处得开开心心的时候,那温暖和煦的阳光很快就从她头顶溜走了,紧接着,她就被一片阴影笼罩,一连串倒霉的事儿和打击接踵而至。

那时候,苏联正处在慢慢恢复的过程中,啥都缺,小廖瓦吃得不好,身体就越来越差。到了冬天,他根本受不了那寒冷,结果在1939年1月份,就得了很严重的急性肺炎。

贺子珍因为学习太忙,没空带孩子去医院,就给孩子喂了从国内带来的药。但这些药,一来放久了没效了,二来也不对症,孩子的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贺子珍心里焦急万分,紧紧搂着孩子,轻轻摸着、拍着孩子的背,孩子就这样安静地“睡着”了。谁承想,这孩子只在人世间待了短短八个月,就悄悄地走了,一点声响都没有。

贺子珍默默地流着眼泪,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她只能硬着头皮,拿起小铁锹,在学校公园里亲手把孩子给埋了。那一刻,她把所有的快乐和期盼都跟着孩子一起埋进了土里。从太阳快落山一直到深夜里,她就那么呆呆地坐在坟边上的石凳子上,一句话也不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上的星星,一会儿又低下头看看草地。星星好像也懂她的伤心,变得暗暗的,没了光亮;月亮也是,不忍心看这一幕,躲进了云层里。

岸英和岸青这俩孩子心里也难过得很,可他们还是硬挺着,没去多想自己的伤心事,反过来劝着已经哭得不行的贺妈妈。贺子珍一手摸着岸英兄弟的脑袋,眼泪不停地往下掉,也顾不上擦。

李六如的老婆王美兰那时候正在苏联看病,和贺子珍住在一块儿。瞧着贺子珍那副瘦弱又憔悴的模样,王美兰心里头也怪不是滋味的。她每天都会给贺子珍端饭菜过去,不停地宽慰她、开导她。每天一大早醒来,王美兰都能瞅见贺子珍盖的那条粉嘟嘟的小被子上,有块儿跟碗口差不多大的湿印子。贺子珍拉过王美兰的手,指给她看,伤心地说:“孩子没了,这都是我哭出来的眼泪啊!”

一张裹着宝宝的小被子,上面留下了好多宝宝的尿印子,贺子珍一直留着,连那些尿印子都舍不得洗掉。每次瞅见这被子上的尿印,就好像又能看到小廖瓦那调皮捣蛋、活泼可爱的样子……

1942年那会儿,王美兰接到任务要回国。她从苏联一到延安,头一件事儿就是赶紧跟毛泽东说说贺子珍的情况。王美兰讲起贺子珍,说她被子上有泪水的痕迹,毯子上还有尿渍,毛泽东听了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脸色都沉了下来,眼眶也湿润了。他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好长时间都没说话,后来干脆自个儿起身,进里屋去了。

1988年,王美兰跟记者聊起了毛主席过去的那些事儿,把当年一个真实情况给讲了出来。她仔仔细细地回想了一下那天的情景:

毛主席平日里待我挺好的,挺尊重我的。但这次,他居然自己站起来走进了卧室,把我一个人晾在了外头。我明白毛主席的心情,不埋怨他,他心里头太不是滋味了,又不想让别人看出来,所以就先走了。之后,警卫员跟我说,毛主席每天晚上都会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就那天特别,早早就歇息了。

孩子刚离世那会儿,毛泽东就接到了贺子珍的信。为了宽慰孤单中的她,他下定决心,把年仅4岁的小娇娇送往苏联……

王美兰讲道:“毛主席是个特别看重感情的人,他后来虽然有了新的家庭,但对贺子珍还是很挂心,这事儿明摆着呢。”

……原本的事情是这样的,那会儿咱们遇到了个大难题。说实话,那可真让人头疼,感觉就像被绑在了一块巨石上,怎么推都推不动。不过呢,咱们团队里的人都挺给力,没有一个愿意轻言放弃的。我记得特别清楚,老李当时站出来说:“咱们得想个招儿,不能就这么被难住了。”他这话一出,大家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每个人都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实话,那会儿的氛围可真不错,感觉就像一股暖流在咱们心里流淌。经过一番琢磨,咱们终于找到了个突破口。这个办法虽然不算完美,但总算是能解咱们的燃眉之急。大家伙儿一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开始分头行动起来。那段时间,咱们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人负责搜集资料,有的人负责联系客户,还有的人负责搞定技术难题。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终于,在咱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那个大难题被咱们给啃下来了。那一刻,咱们都激动得不行,感觉就像是赢得了一场大战役。说实话,这事儿对咱们团队的凝聚力可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让咱们更加坚信,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母女俩总算是见上面了!贺子珍瞅见跟前站着的小姑娘,赶忙一把搂过来,亲个不停,泪水直往孩子那有点儿懵的娇娇脸蛋上淌。

她对娇娇说:“你是怎么到这里的啊?是谁让你过来的呢?”

娇娇回应道:“老爸让我过来的。”

贺子珍再次询问娇娇:“你老爸现在咋样了?”

娇娇讲道:“老爸现在状态不错,就是活儿特别多,他整天都忙得团团转。”

贺子珍听完之后,泪水不受控制地从脸上滑落。

娇娇来了之后,对贺子珍来说真是个大喜事,她之前因为没了孩子,心里头又孤单又难过。有了娇娇,她感觉好多了。贺子珍打心底里感激毛泽东的细心照顾,但她也明白,老这么沉浸在个人情绪里,对学习还有以后的工作都没好处。所以她硬着头皮,慢慢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走出来,鼓起勇气,继续努力学习。

到了周末,岸英和岸青两兄弟准会来找他们的贺妈妈和小妹妹。他们会陪着妹妹玩闹,还会跟贺妈妈分享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好让贺妈妈乐呵乐呵。贺子珍看到这两个孩子这么贴心,心里头真是暖洋洋的,特别感动。

周末又来了,岸英和岸青两兄弟跑到贺妈妈家里,找娇娇一块儿耍。耍了一会儿,岸英瞅见墙上贴着张和斯大林站一块儿的画像,就转头问娇娇:“你晓得这是哪位大佬不?”娇娇心想,这还用问?便得意洋洋地说:“这谁不认识啊,不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头儿,毛泽东嘛!”

岸英很淡定地讲:“他同样也是我们的爹啊!”

娇娇眼睛瞪得圆圆的,一脸惊讶,扭过头对妈妈说:“妈,哥说的那事儿是真的假的呀?”

贺子珍盯着毛泽东的画像,小声告诉娇娇:“他真的是你爸爸。”

贺子珍通过两年多的勤奋钻研,学问和能力突飞猛进,现在她能说一口挺顺溜的俄语。随后,她被分配到了苏联国际儿童院的东方部门任职,负责给那儿的孩子们上中文课。

日子好像又变得跟死水一样没波澜了,可水下头却暗流涌动。贺子珍最怕的事儿,拦也拦不住,到底还是来了——在那么老远的外国地界上,她得知家里彻底散了,有个上海来的女演员顶替了她在家的位置。外面的新闻都明摆着说了,“毛泽东和他的新夫人江青在月光下送客”的事儿。

听到那个消息,贺子珍整个人都懵了,心里跟被重锤砸了一样,啥都想不起来,只觉得痛苦得要命。但她慢慢冷静下来,心里又是后悔又是难过,狠狠地责怪自己,真后悔当初没听毛泽东的话,非要跑到苏联来。

贺子珍可是真刀真枪里历练出来的勇士,她心里清楚,眼泪淌再多也改不了自个儿的命,后悔也白搭。所以,她很快就咬紧牙关,用那股子硬气从苦海里爬了出来。面对人生的重重难关,她把心头的伤疼往下压了压,照旧学习、干活儿。

0 阅读:2
飞猪说飞机

飞猪说飞机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