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上、中、下”综合防治杨柳飞絮守护市民春日出行路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0日讯为做好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飞絮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杨柳飞絮对广大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营造清新、舒适的生态环境,滨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生态优先、综合防治、多措并举、精准治理”的原则,结合实际采用“上、中、下”综合防治方案,4月7日起,全面开启杨柳飞絮治理工作。

无人机飞防治理,从“上方”源头减少飞絮产生。在黄河五路、黄河十一路、黄河十五路、渤海九路等重点区域上方采用大载重无人机搭载生物抑制剂,使用安全无害的杨柳凝絮剂,经水分稀释后大面积喷洒于树冠之上,使杨柳絮在树上粘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飞絮的产生。

树冠喷淋增重,从“中间”过程控制飞絮漂浮。针对空中飘散的杨柳飞絮,在每天9点到16点杨柳飞絮的高发时段,通过雾炮车、水炮车等机械车辆呈45°角喷淋树冠,增加空气湿度,将空中的飞絮吸附并沉降,减少杨柳树的成絮量,阻滞杨柳絮扬飞距离、缩短扬飞时间,减少杨柳飞絮传播媒介。

路面收集清扫,从“下方”末端避免飞絮传播。对于散落在地面和绿化带内的杨柳飞絮,由环卫保洁人员对路面杨柳絮持续清理。通过增加清扫频次和力度,延长作业时间,保障主干道和人行道上的飞絮及时清理干净,降低因风力和车流造成的“二次飞絮”污染。

自飞絮进入高发期起,滨城区日均出动防治人员60余人,高压水车2辆,小高压冲洗车3辆,通过无人机喷洒抑制剂、高压水车喷淋树冠、地面湿化、修剪枝条、及时清扫等综合防治措施,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不断提升治理工作科学性、针对性,进一步巩固建成区内杨柳飞絮治理成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