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跌至个位数”,李大爷命悬一线,幸好……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4-11 09:15:21

近日,80多岁的李大爷生命垂危,被家人紧急送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

接诊的医生一看,发现李大爷全身布满奇怪的出血信号:下肢皮肤印满紫色瘀斑,口腔里悬着好几个血疱,连大便也查出来有血……而这些症状,正是由于他血液中仅剩7×109/L血小板(正常值125-350×109/L),血小板怎么掉到“个位数”,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事情要从今年1月说起,李大爷双腿突然出现了出血点,同时存在便血的情况。他到附近医院一查,发现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接受治疗后血小板短暂回升至40×109/L。然而,出院后没多久,他的血小板如同过山车般再次暴跌至“个位数”,出现了全身出血的情况,随时可能引发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致命危机。

杭州湾医院血液科执行主任方怡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将李大爷收住入院,立即启动了“血小板保卫战”:通过药物紧急阻断抗体攻击以及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并给予止血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支持治疗,严防脑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

5天后,李爷爷的血小板从“悬崖边缘”被拉回至62×109/L,皮肤瘀斑消退,口腔血疱吸收,大便出血逐渐转阴,警报解除!鉴于老人上一次的治疗经历,为巩固“战果”,血液科团队加用了防止血小板暴跌的药物。出院时,老人血小板已稳步回升至92×109/L。出院一周后,门诊随访血小板已恢复正常。

看到老爷子被医护团队奋力从生死线上救回,李爷爷的家人充满感激,特别制作了一面锦旗赠送给血液科团队以表谢意。

方怡介绍,要理解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关键词在“免疫”二字。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安队”,专门清除病毒、细菌等入侵者,但在ITP患者体内,这套防御系统却发生了“识别错误”——免疫细胞误将血小板标记为“敌人”,致使它被脾脏捕获疯狂吞噬,同时又抑制骨髓产生新的血小板。在双重打击下,患者血小板数量锐减,从而引发皮肤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危险表现。

“如果频繁出现临床出血征象、血小板计数减少,须及时就医,寻找血小板减少原因,并积极接受相应的治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