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掀起“打野”尝鲜热潮专家提醒:享受乐趣时也要警惕潜在安全风险丨民情瞭望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刘佳慧摄影报道

春风拂过蓉城大地,唤醒了草木的生机,也点燃了市民“尝春鲜”的热情。

近日,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成都“打野”热潮,五花八门的“打野攻略”“寻鲜地图”层出不穷,出门挖野菜、上山当“王宝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社交方式,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成都有哪些“打野”热门地?记者发现,青龙湖湿地公园、兴隆湖、毛家湾森林公园等地热度较高,在春日的暖阳中,这些地方正迎来一波波“城市猎人”,他们提着袋子、手持小铲,奔赴原野间寻找折耳根、竹笋、荠菜、蒲公英、野木耳等时令野菜,在春潮湿润的土壤中努力探寻春的馈赠。

春笋

“挖挖挖!”

市民开春“打野”忙

“青龙湖打野成功!”4月10日,博主洋洋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传自己刚挖出的笋尖。她告诉记者,原本她是计划和朋友环湖骑行,但在沿途中被蹲在竹林里挖笋的市民吸引,就临时在附近便利店买了把园艺铲加入“打野”队伍。“以前只在菜市场见过处理好的笋,亲手挖出来的还带着露水,闻起来有股清甜味。”她给记者展示了新鲜挖出的十几个长短不一的竹笋,最大的约有20厘米长。

“除了竹笋,我还采到了虎杖,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准备今天拿回家就烹饪。”晚上,她就向记者发来做好的竹笋炖腊排骨、清炒竹笋和凉拌虎杖,“自己亲手挖到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尝起来特别好吃!”

洋洋分享的清炒竹笋

在兴隆湖附近的桂花园处,记者遇到了拥有多年“打野”经验的资深爱好者姜女士。“今年倒春寒持续时间长,和去年比起来,山上的笋子还有其他野菜生长周期整体有所推迟。”她一边拨开覆盖在笋尖上的枯叶一边解释道,“现在清明蒿和紫花地丁正当季,竹笋才刚进入生长期,慢慢冒出来了。”

记者跟随姜女士体验挖笋时注意到,她在下铲前会仔细查看笋体生长方向,斜45度入土后轻轻撬动,取出的笋段切口平整,底部还留有约5厘米的笋根。“挖笋子的时候,千万别太狠。就挖上面一部分,留一点在土里,这样过一周新笋就能冒头。”说话间,她又发现几株藏在蕨类植物下的竹笋。“要是挖得连根都不剩,那它可就长不了了!”

刚冒头的竹笋

谈及采野有何“窍门”和经验时,姜女士给记者看了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攻略,“评论区留言很多,大家挖笋热情十分高涨,但是对于初次打野的朋友,我觉得还是需要注意安全,对于不认识的野菜一定不能轻易采摘和食用。”

记者也注意到,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关于成都挖野菜的帖子和视频层出不穷。“成都春天挖野菜7个宝藏地攻略分享”“成都地铁可达的打野线路”“坐标天府新区,挖野菜小分队快来集合”……从精准标注野菜生长区域的“采摘地图”,到分享识别技巧和采摘经验的实用指南,再到热闹的组队邀约帖,这场春日限定的山野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加入和讨论。

社交平台上,关于成都挖野菜的帖子和视频层出不穷

专家提醒:

享受乐趣时也要警惕潜在安全风险

“打野”热潮的兴起,让越来越多成都市民走出家门得以放松休息,然而,这种户外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

在青龙湖打野的市民

据媒体报道,日前,广东佛山街坊张婶(化名)一家6口在家中煮了一锅“五指毛桃煲鸡汤”一同享用,不料6人都确诊为断肠草中毒。今年3月,杭州的李大妈采摘食用了大量的马齿苋等野菜,被诊断为“急性草酸盐肾病”……

每年春季,因为误挖不可食用的野菜、或因烹饪不当而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最新数据,我国每年野菜中毒事件有500余起,受害人数超过3000人,其中春季占比高达65%。

如何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又避免风险?记者专访了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荣霞,她认为市民在享受“打野”乐趣的同时,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警惕潜在风险。

“首先,要确保食物安全。”荣霞说,例如荠菜、蕨菜和折耳根等是常见的可食用野菜,但食用时也有讲究。折耳根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性,建议适量食用,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应避免食用。春笋、青蒿、蒲公英可以适当采食,还有食用苕菜(巢菜)时切勿同时饮酒,否则可能出现类似头孢加酒的双硫仑样反应。

“还有常见的香椿,在采食时应选择嫩芽,焯水后再炒鸡蛋,也要避免因进食过多亚硝酸盐导致中毒。血皮菜可以食用,但在泸州、宜宾地区,有一种类似的植物叫化儿草,却是有毒的,需仔细辨别。”荣霞特别提醒道,许多野生蘑菇毒性严重,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由于无法从外形上准确区分有毒和无毒蘑菇,不建议市民采食。

其次,要防范蛇虫类咬伤。“四川地区的毒蛇主要是烙铁头(原矛头蝮),毒性为混合毒素,咬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水肿。一旦被蛇咬伤,不要过度挤压伤口,以免引起缺血,不利于静脉回流和消肿。”荣霞抬手向记者演示道,“应让伤口敞开,用碘伏局部消毒,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以帮助静脉回流,随后尽快前往有抗蛇毒血清储备的医院救治。”

荣霞给被蛇咬伤的患者进行伤口擦拭消毒

对于蜂类咬伤,要区分胡蜂和蜜蜂。荣霞谈到,胡蜂咬伤后,应第一时间用酸性液体清洗,如食醋;蜜蜂咬伤则需尽快用碱性液体中和局部毒素,如小苏打水或肥皂水。处理后,务必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尤其是被咬伤部位多或集中在头颈部时,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火红蚁。”荣霞特别强调说,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火红蚁在四川,尤其是攀枝花、西昌等偏热地区日益常见。它们常出现在草丛中,遇到蚂蚁堆积的土堆,一定要避开,切勿激惹。被火红蚁咬伤后,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和红肿,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处理不及时会有致命危险。

荣霞表示,“打野”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健康活动,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市民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相关知识,确保自身安全。”她还提醒市民在采挖竹笋、野菜和折耳根时,务必注意手下留情,不要采取“灭绝式”采摘,要注意将土壤回填,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一直延续。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