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声音]市人大代表李贵凡:推动创新药走向“春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14 21:41:48

医药产业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民生产业。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集聚了12家国家级检定研发机构和3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誉为“中国药谷”。2024年,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737亿元。作为一名来自生物医药制品企业的市人大代表,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总监李贵凡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感受深刻。

2008年初,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迁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李贵凡说,从建厂初期“员工只有60多人”到现在的“企业员工超1400人”,可以说“生物医药基地见证了企业的成长”。2024年受各方面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很大压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企业谋突破、求创新,通过持续推出新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最终实现了营收的增长。

“10余年来,企业逐步壮大,我们也看到生物医药基地的建设形成了区域效果”,李贵凡表示。2002年成立以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经过20多年深耕经营,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创新化药、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板块的发展格局。便利的交通网络、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以及国家药品审查中心等18家国家级检定研发机构的入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环境。据了解,这里还落地了120余个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李贵凡举例说,药品送检“只需要过一条马路”。

提起我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李贵凡认为,整体来看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卡点、堵点,一些创新产品面临的融资难、审批难、进院难以及药企面临的“资本寒冬”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着药企的成长。即使是进入医保目录内的创新药,与“老药”相比,价格依旧偏高,加之医生对常用药品了解更充分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影响药品的销售和药企利润,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和创新积极性。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结合行业观察,在今年的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贵凡围绕改善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不断增强。他认为,《意见》传递了好的信号,建议通过建立与药监部门有效沟通渠道和机制,尽量缩短药品初审周期,助力企业创新申报,打通“审批难”堵点。“不同创新药具体研发周期不一样,以疫苗行业为例,从研发到上市起码需要6至10年的时间,有些可能更久。”李贵凡表示,有些瞄准市场空白进行研发的药品上市后还面临着与国外产品竞争、占领市场的压力,“需要更进一步优化药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流程”。此外,要畅通创新药进院“最后一公里”。李贵凡认为,这既需要优化新药引进流程,持续推动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的产品,也要提高医生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推动创新器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0 阅读: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