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遗憾让医生记了30年:“如果她活在今天一定有机会”

“在我的从医岁月里,有一个身影始终在我记忆深处,从未淡去。那是我还在实习时遇到的一个小女孩,她叫英子,她的故事充满了苦难与坚强,也让我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4月13日,在相愈-肿瘤防治周沙龙北京站活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赵瑜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和肿瘤患者之间的故事,这是一个医生对职业产生信仰的故事,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故事。

关于“英子”的故事,赵瑜在现场动情地回忆道,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医院里人来人往。“记得当时在医院,一阵嘈杂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转过头,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破旧的草鞋,满脚泥泞,正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走进医院。担架上,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那就是英子。”

“我们见到英子时,她的状况很不好,下半身已经失去了知觉,呼吸也十分微弱。但她的眼神却格外明亮,透露出一种超出年龄的坚韧。经过检查,英子被确诊为淋巴瘤,而且肿瘤长在颈部脊髓这个极为棘手的位置。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每一次尝试,似乎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最终在无奈与绝望中,英子的父母决定放弃治疗。”赵瑜回忆道。

在英子离开医院的那天,赵瑜心里五味杂陈,忍不住去和她聊了几句。“我告诉她,我来自北京,北京是中国医疗资源和条件最好的地方,她的病一定有方法治好。”

“姐姐,天安门是不是非常好看?”英子原本有些阴郁的眼神里有了一丝光芒。

“说实话,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这么多年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当时的我毫不犹豫地许下承诺,等你好了,姐姐带你一起去天安门!至今我还记得她当时甜甜的笑容。但仅仅过了一周,英子的爸爸再次来到医院,只说了一句话:‘英子没了。’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惋惜。”

“那位八九岁患淋巴瘤的女孩,家庭贫困、病情严重但十分坚强,她的故事影响我至今,让我在工作中更能体会患者家庭的艰难、患者的坚强与绝望,成为我工作的动力。”赵瑜说,“现在我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医生,在面对每一位患者的时候,我都深刻地认识到医患之间的信任是非常的重要,如今医学发展迅速,治疗淋巴瘤有了更多方法和药物,患者有了更多治愈机会。我鼓励患者要有信心,同时也激励同行,在多方面协作下,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明天。”

“我常常想,如果英子能生活在今天,凭借现在的医疗技术,她一定有治愈的机会,说不定还能像其他女孩一样,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赵瑜说,因此,她总是鼓励病人,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希望。”

主编:邱越

校对:朱晓娜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