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河北廊坊三河市要求门店招牌改色一事,15日上午,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要点有二,一是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二是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这则通报来得快、处理力度大,体现当地对事件查处的鲜明态度。审视反思“三河市门店招牌改色”事件,这既是一堂关于城市形象管理的教育课,更是一堂依法依规决策、规范权力运行的警示课。
权力不能任性胡为。领导干部个人喜好不能作为权力运行的依据。“三河市门店招牌改色”事件发酵至今,公众依然不能理解,为何绿色招牌就显得高端大气、就符合当地所谓的打造“学院风”定位?领导干部因为个人喜好,打着城市规划的招牌,强迫店家换招牌,这就是典型的事前拍脑袋,劳民伤财乱作为。
治理不能罔顾民意。三河市去年下半年开始推行“禁色令”,12月份发布《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随后动用城管、市监等部门要求各商户各单位对招牌换色,早已引发各方批评。然而,直到医院红十字标志改为“绿十字”、“蜜雪冰城”改为“绿雪冰城”这类荒诞事件引发网络舆情,直到廊坊市联合调查组进驻,当地都没有公开采取任何纠正补救措施。这就是典型的遇事当鸵鸟,不作为、不善为。
市委主要负责人倒在广告招牌上,处理得很重,但一点都不冤。这展现了当地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零容忍”,展现了当地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商企信任的决心。而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处理决定再一次警示领导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决不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