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法国《费加罗报》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为特朗普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斯蒂芬·米兰是何许人也?》,作者是安妮·德吉涅。文章编译如下:
不管是在法国财政部还是在欧盟,大家都在研读白宫顾问斯蒂芬·米兰的权威文章。他在文章中称,关税只是烟幕弹,掩盖着一场更可怕的货币战争。
目标明确
特朗普这名颇具影响力的顾问会不会想到,他竟然成为欧洲经济学家们热议的话题?米兰大概对此并不在意,他情愿把聚光灯留给他那位张扬的老板。这名41岁的幕后智囊,圆圆的脸上架着精致的眼镜,小心翼翼地塑造着严谨的技术专家形象,因为他的工作体现着捍卫美国利益的高度政治理念。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长埃里克·隆巴尔这样建议:“关于美国的动机,我建议大家读一读经济学家米兰的文章:有一种可以付诸实施的真正的意识形态。”
米兰在哈佛大学读博期间,与他有过交集的人都认为他是个低调且勤奋的学生,很少与外国学生交往。这个年轻人当时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选择马丁·费尔德斯坦作为自己的博士导师,费尔德斯坦是共和党正统派的重要人物,也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首席经济顾问。
以文谋职
引起当今学术界兴趣的并非米兰的个人魅力,而是一篇挑战诸多经济学教条的长文。这篇题为《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的文章写于去年11月底,当时米兰还在对冲基金哈得孙湾资本管理公司工作。他以此文来解读未来政府的施政意图。
比如谈到关税时,他写道:“我预计关税政策将渐进式推进,尽量减少对市场的不良影响。”这种冷静语气并没有骗过太多人:米兰在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核心人物,这篇文章等于是一份有力且令人信服的求职信,为他争取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职位助力。不过,他并没有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露面,各大新闻图片社也没有发布米兰与特朗普总统在一起的照片。
这篇文章刚发表时无人问津,如今却出现在西方各国财政部官员的办公桌上。实际上,它以一种令欧洲人担忧的方式解释了美国总统上任头两个月经济政策看似前后矛盾的现象。
法国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多萝泰·鲁泽说:“在世界其他地方,传统上人们认为美元作为全球参照货币的地位是美国享有的一种‘过高的特权’。相反,米兰和特朗普的许多其他顾问则认为,这种国际主导地位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真正的负担,它能解释美国的国际贸易逆差和美国的去工业化……”
被指“玩火”
米兰的文章围绕一个复杂的等式展开:如何筹钱解决美国的财政赤字?如何在维持美国国债低收益率的同时让美元贬值?这名经济学家的答案很简单:让美国的盟友们买单。从技术层面上讲,他希望迫使盟国将现有的美国国债换成收益率极低的永久或准永久债券。
换句话说,就是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分担美元的“负担”,同时将其他大陆的经济增长转移到美国。为说服那些不情愿接受这种不利交易的国家,米兰建议以美国的军事保护伞和降低关税作为交换筹码。他写道:“防御保护伞与我们的贸易逆差是通过货币联系在一起的。”
特朗普似乎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战略,他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战,同时还不断威胁要退出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说:“我个人并不认识米兰,但在特朗普的圈子里,他可能是最懂经济机制的人。他坚信强势美元长期以来一直严重损害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未来产业,比如工业。所以他想降低美国国债对投资者或外国央行的吸引力,从而让美元贬值。在我看来,他是在玩火,因为如果投资者不再购买美国国债,对美国乃至整个金融体系而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米兰梦想在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达成一些不可思议的协议,从而使这一操作正式化。他在文章中明确提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现在想达成这样的协议极不现实:1985年美国针对的主要是盟友日本。而如今,华盛顿指责的焦点是中国,一个不太容易被美国的威胁吓倒的国家。
尽管存在这一弱点,米兰的文章还是有它的魅力,因为它让人们看到美国的狂妄自大到了何种程度。美国总统的这名经济顾问毫不犹豫地设想终结自由外汇市场,策划美国债务的准违约,同时进行某种形式的资本管制,完全无视各国央行的独立性。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卢多维克·叙布朗说:“我们不要忘记,米兰是对冲基金公司培养出来的。他习惯了与共识反向操作,寻求砸盘。”
米兰和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都认为关税只是谈判的工具,注定会消失。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另一名白宫顾问彼得·纳瓦罗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意见相左。后者认为贸易战从4月2日开始将愈演愈烈,并且注定会持续下去。特朗普怎么想呢?从他最近纷杂的言论中很难判断。米兰最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承认,暂时来看,关税战还将继续。他在文章结尾谨慎地说:“路是有的,但很窄。”(编译/王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