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的让步,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税大战算是进入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刻,在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之内,特朗普苦心积虑推出的“对等关税”,硬生生地被憋了回去,全世界的人民似乎都可以松口气了。
但这同一时刻,总价值6.2万亿美元的美债却即将到期,美国本就摇摇欲坠的市场再出陷入恐慌,若是特朗普在一个半月的时间之内拿不出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那么美国就彻底可以和金融霸权说再见了!
而按照历史惯例,当一个国家的问题无法通过政治、经济层面上的操作来解决的时候,唯一有效的手段便是付诸武力,恰巧美军依旧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力量,因此不少人也担忧,美国到底会不会“发疯”,在关税战失败之后,来和中国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热战?
中美接下来是热战?
实际上,对于中美关税战引发热战的说辞,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
在特朗普加税的第一阶段,新加坡财长黄循财就曾表示,各国可能对美国进行报复,势必会引发全球性的大规模贸易摩擦,这又会与1930年代高度相似,彼时各国贸易摩擦不断,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新加坡不会对美国进行反制。
当时就有分析认为,黄循财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说给中国听的,但中国对美国进行了坚决反制,一些国家也在暗地里抛售美债,最终引发美债美股美元的“三穿”,让白宫彻底扛不住,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发布了关税豁免政策。
至于说引发热战这一点,彼时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这只是黄循财哄骗中国跟着新加坡一起“下跪”的说辞而已,算不得什么金玉良言。
如今全球性关税大战已经告一段落,但中美之间的紧张氛围依旧没有得到缓解,特朗普所发布的关税豁免也只是“杯水车薪”,美国实际上还是在等中国进行让步,但这显然并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向来的行事风格,想要中国回到谈判桌,美国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
在这一大背景下,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向全世界发出了严正警告:过去美国依靠超发债务维持着超出自身承担能力的生活水平,而中国则是纯粹的出口型国家,二者的状态都已经逼近“临界点”,这就意味着现行的全球秩序必须“重构”,在整个过程当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世界大战”。
美军司令的表态有多微妙?
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关于中美爆发热战的研判确实存在可行性,但如今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4月10日,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尽管在美国人看来,这似乎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例行公事,但若是细品之下,帕帕罗的表态就有些发人深省了。
首先,帕帕罗表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造船速率对比为6:1.8,也就是说当美方刚造好1.8艘军舰,那么解放军那一头就已经完成了6艘军舰。这句话看似只是描述中美两军在造血能力上的差异,但却点出了一个美国目前最为核心的问题:制造业空心化。
同时,这也是在告诫美国国会的这些参议员们一个现实:如果中美开战,且打成了比拼制造业的消耗战,那么美国极有可能会战败。
随后,帕帕罗还表示,中国在国防资源上的投入,是否受其全球贸易地位的制约,与其在商业模式上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建议美国方面能够建立起更强的“适应性”,用市场原则来“打败中国”。这句话看似是一句长难句,但背后的信息量也很大。
首先,帕帕罗是一名军,故而不得干涉政治事务,所以他先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任何一个智商健全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与否,与“钱袋子”本身就息息相关。
而按照帕帕罗先前的说法,中国现在军事能力比美国强,那么是否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商业模式不成功,经济上出现了重大问题?帕帕罗提议用“市场原则”,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本届美国政府,并没有老老实实地按照“市场原则”来运作?
看看,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不带一个脏字地骂了本届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长点心吧!总统先生!别光想着在政治上“赢”了,经济完了,军事上也得跟着一起完蛋!
可我们反过来说,就连一名军人都知道,美国的强大是依托于自由市场经济之上,身为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却不知道,实在令人汗颜。
背后反应出了什么现实?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来自美国印太战区最高司令的忌惮,恰恰是对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军事建设的肯定。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当中,中国的军事力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无论是055型驱逐舰的“下饺子”,还是去年年底亮相的第六代战斗机,以及让美国至今垂涎三尺的高超音速导弹,都意味着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似乎距离真正的“交汇点”越来越近。
用军事手段解决“中国问题”,即将不再是美国总统的选项之一,两国的硬实力此消彼长。这同时也意味着,美国超发货币遗留下来的“烂账”,很难再通过政治施压的方式,让某一国来进行“兜底”,冷战结束20多年来,趴在全球70亿人民上吸血的美国,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而承担代价!
零陵兰陵蓬莱枫杨
中国和美国都有核武器,只能打小仗, 永远不会打大仗!如果打大仗,都完蛋!
低调格
说对了,当美国大兵兜里揣着擦屁股都嫌硬的美元时,还指望他们为美国而战,可能吗?从现在开始,美国航母来我们沿海,来一次,就少一次,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无奈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