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4月1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第6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管理知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很多慢性病密切相关。山东去年启动了“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加强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提升公众健康体重管理意识,促进广大群众维持适宜健康的体重水平。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有关情况,科普健康体重管理有关知识。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仲明惟在发布会上介绍,对于成人,评估体重是否合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体质指数,也就是大家说的BMI。它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BMI不仅可以评估体重相对于身高是否合适,同时也可初步地评估肥胖症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其中,BMI在18.5和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低于18.5为偏瘦,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28到32.5为轻度肥胖,32.5到37.5为中度肥胖,37.5到50为重度肥胖,大于50为极重度肥胖。对于儿童,建议到医院儿保门诊,进行更为专业的评估。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BMI并不是评估肥胖的唯一指标,对于我国人群来说,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所以较易形成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脂肪过多与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性较强,且与过早死亡具有相关性。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我国成年男性正常腰围应小于85cm,女性应小于80cm。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除了BMI、腰围这两个指标以外,比如体脂比、体成分分析等,对于肥胖以及肥胖导致的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的评估也非常有意义。当然,体脂比、体成分分析等指标居家检测计算可能比较困难,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上确实会遇到一些肥胖人群,体检各项指标几乎正常,但是对这部分人,依然不能放松警惕。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为十大慢性疾病之首,我国的疾病编码中也有肥胖症和病态性肥胖这两个疾病编码。从本质上说,肥胖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也是需要正规治疗的。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问题,肥胖人群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负重关节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会显著升高。所以说,对于这部分人群,肥胖并不是没有危害到健康,只是还没有显现出来,早期控制肥胖,对于肥胖相关疾病的预防意义更为重要。
闪电新闻记者李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