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李敏回北京前,贺子珍让她传达一个嘱托,主席听后:不至于

小峰啊 2022-12-06 19:19:57

1993年12月,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组织上举行了纪念活动,届时,毛主席的孩子、孙子辈都受邀到场,唯有李敏一直没有露面。

事后,记者在彭清的带领下,来到北京景山大院二楼的一户三室一厅的陋室里,拜访了隐居多年的李敏。

记者道:“你为什么没有参加父亲的纪念活动呢?”

李敏答:“父亲是父亲,我是我,他是伟人,可我只是一个凡人”。

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唯一跟在身边生活过的孩子,但却没生活过几天安逸休闲的日子。

因为性格安静,又不善言辞,在复杂的大家庭生活当中,李敏常常是忍气吞声的那一个。

大约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李敏搬出了中南海独立生活,拮据的日子和残酷的现实,使她很少有机会与父亲以及远在上海的母亲相见。

当时的情形是,李敏想念毛主席却见不到,毛主席责怪李敏不来看他,而贺子珍思念他们所有人,却不敢有任何表现...

上世纪50年代,李敏曾在父亲的允许下去上海看望贺子珍几次,此后便成为了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1951年,李敏从上海返回北京,贺子珍听说一些事后,专门托其向毛主席带话,毛主席听后笑着道:“那倒不至于”。

今天的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近毛主席、贺子珍、李敏一家,通过一些往年旧事碎片,来了解一下伟人家庭生活的平凡与艰难...

错过的爱情想回头太难

1935年4月,贺子珍跟着红军主力行军至盘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不幸遭到了敌机的袭击。

为了保护暴露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的伤员,贺子珍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去,拖着伤员转移,最终被敌人俯冲下来投射的炸弹击伤。

几天后,贺子珍从昏迷中醒来,托警卫员传话:“告诉毛主席,把我放在老乡家里,不要耽误战士们行军,等将来革命胜利 ,有机会再相见...”

毛主席听闻后,掩面痛哭,因为舍不得贺子珍,遂令工作人员用担架抬着她一起行军,累了或是走不动的山路了,便轮流背着她一起前行。

后来贺子珍熬过了危险期,毛主席便将自己的马留给她骑,其夫妻二人虽然在行军的途中吃尽苦头,却因为这一份难舍难割的爱与支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1937年,正值国共合作抗日,被“黑化”了多年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此时也迎来了不少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到访。

例如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貌美如花、性格开朗的美国女记者、作家史沫特莱等。

尤其是这位女记者,她美丽又富有情趣,整日穿着鲜艳的裙子,随时随地展现着女性特有的曼妙身姿。

她是那样的大方动人,与任何一个人交往,都会热情拥抱、亲吻,又不会顾忌世俗的眼光。

她的热情,为沉闷年代里的延安军民的生活,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她受到了所有领导和军人的欢迎,却唯独得不到那些穿着军装扎着绷带,留着“二男头”的女干部的青睐。

一日晚间,毛主席带着翻译,坐在窑洞中,接受女记者史沫特莱的访问,时不时地还传出阵阵笑声。

贺子珍听见后,难以忍受,直接冲进屋子,与女记者的翻译争吵起来,在推搡的过程中,女记者的翻译不知同其说了句什么,彻底激怒了女记者。

只见她伸出拳头,冲着贺子珍的脸就是一拳,直接将贺子珍的眼睛打到肿起了大包。

见贺子珍被拉架的警卫员抱住了双手,史沫特莱还想再给贺子珍一拳头,毛主席见状忍不住说道:“不要再打了,有什么话冲我说”。

而后又将贺子珍拉回家道:“你干什么,你为什么要那么冲动,人家远道而来,要帮我们共产党宣传革命...”

贺子珍十分委屈,晚上躺在炕上一直忍不住掉眼泪,辗转反侧之际,也为自己的冲动感到后悔。

贺子珍发现自己有时候总是忍不住“疑神疑鬼”,也控制不住脾气,特别是身体受伤后,不能从事高强度工作的“无力感”,使她觉得整个人除了生孩子、干杂活之外,一点作用都没有。

可这些,贺子珍从未与毛主席说过,因为毛主席的身份、地位特殊,导致他根本没有时间将个人私事排在革命之外,故而也对贺子珍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关注少之又少。

再加上贺子珍心里不痛快,一直与毛主席冷战,一想不开,便要离开这里,换一种活法。

听闻贺子珍要走,要去上海看病读书,毛主席忍不住与贺子珍展开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你知道我这个人是很少哭的,从前也只为穷苦人吃不上饭,跟着我的老通讯员、老马死了哭过,唯一让我心痛到流泪的是你在贵州受伤,快死了...”毛主席如是说道。

“在江西时你知道我的处境,让你跟着我吃了不少苦,现在不是当年了...”

毛主席紧接着说道,可贺子珍只是一面流着眼泪,一面痴痴地望着土墙,说什么都不肯给毛主席机会。

后来她去不成上海,又准备经过西安前往苏联,其间毛主席因为舍不得她,又不想勉强,遂托人做了一个小木盒,里面放了一些她平时常用的小东西和一把水果刀送给她。

等到贺子珍真的要上飞机前,毛主席又托人给她捎口信,请她留下,结果贺子珍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

这是毛主席生平第一次,如此依依不舍地挽留一个人,也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

可惜的是,当时的贺子珍思想过于偏激,以至于永远都没有办法再回到毛主席身边...

“以后我们就是同志关系了...”这是贺子珍离开延安两年后,所收到毛主席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最令她后悔的一封信。

她知道他们永远也回不去了,是她错过了他...

余情未了只能通过李敏表达关心

1940年,毛主席再婚以后,贺子珍因失去儿子又接受不了现实的打击病倒了,毛主席遂将她们唯一的女儿李敏送到苏联,与贺子珍一起生活。

后来苏德爆发了战争,贺子珍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送进了医院,女儿李敏则一个人待在保育院里生活。

1947年,王稼祥、罗荣桓两家人找到了在精神病院的贺子珍,将其想要回国的夙愿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同意后,贺子珍便带着女儿和一条十年前与毛主席在延安一起盖过的毛毯来到哈尔滨。

多年来,贺子珍始终放不下毛主席,即使她完全接受了毛主席再婚且育有一女的现实,可还是梦想着见他一面,哪怕只是握个手,道一声:“同志,你好...”

1948年,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来到东北,劝其为毛主席写一封信,向毛主席表述下衷肠。

贺子珍不敢,她害怕那种得不到回应的失落感,又怕自己的信会给毛主席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遂一直在焦虑中难以下笔。

“你们可是有着十年的夫妻情分,你总要为自己争取一次”,贺怡如是说,贺子珍心里残存的一丝烛火,又开始不停地摇晃,于是便用俄文和中文写下两封信,托人送到西柏坡...

紧接着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多过去了,贺子珍始终没有等到毛主席的回信。

那种无休止的等待和一次次的失落感,不停地冲刺着贺子珍的心灵,以至于其多次犯病,卧倒在床,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几岁。

1949年,毛主席跟随解放军来到北京,托人将娇娇接到北京读书和生活,贺子珍本想着能够与之见上一面,却终因重重阻碍未能如愿。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毛岸青都和父亲说很想贺妈妈,得知她身体不好也没子女相伴,想将其接到北京照料,结果也不了了之...

1950年,毛主席从孩子们的口中得知,贺子珍在苏联对他们照顾有加,恰闻其抱病在身,故而选择回信,给她一个安慰。

“娇娇很懂事,我很喜欢她,她在北京生活和读书都安顿好了,你不用担心,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顾全大局...”

贺子珍一面读着毛主席的信,一面泪流满面,她了解毛主席的处境,也不想使他为难,只是放不下过去,也走不出情感纠缠的牢,只能在失望中打起精神,在反复自我调节中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你要多关心关心你的母亲,多给她写写信,她身体不好,你放假有时间就去看看她”,毛主席对李敏说道。

1951年夏天,李敏便准备好礼物、带着父亲的慰问,飞往上海,与母亲相见。

“我的娇娇长大了,可有受委屈?你爸爸身体还好吗?他的腿疾怎么样了?还吃着安眠药睡觉吗....”贺子珍一面上下打量着女儿,一面喋喋不休地追问毛主席的近况。

李敏道:“爸爸哪都挺好,就是很忙”,贺子珍听罢既失落,又欣慰,她失落的是,她的关心早已成了多余,她欣慰的是,毛主席还像往常那般,为了他们共同的家国梦想拼命工作。

只可惜,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出了问题,这辈子都不能为毛主席、为国家分担重任。

为此,贺子珍的心里总是存有芥蒂,总有一种跟不上共产党人脚步的失落感。

不知不觉,李敏已经在上海居住了一段时间,也到了要返回北京读书的时刻,临走前贺子珍拉着女儿的手,又家长里短地唠叨一番。

“要好好读书,照顾好你父亲,不要跟妹妹吵架,没事多跟妈妈写信,有机会也告诉你哥哥,妈妈也很想他们...”

李敏接连点头,准备上车,在车子即将启动之前,贺子珍又趴在耳边对李敏说:“转告你父亲,请他最好不要坐飞机,当心有人害他...”

而贺子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早前看报纸得知有一架飞机突然失事,使得机组上所有人都遇难,有人怀疑是特务所为,故而使贺子珍又操心起毛主席的安危。

李敏回到中南海后,跟父亲汇报这段时间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其间向父亲转告了母亲的嘱托。

毛主席听后忍不住说道:“害我倒不至于,我自己的安全我心中有数,让你母亲照顾好自己就行”。

此后,每年放假,毛主席都让李敏去上海陪伴贺子珍,顺便让李敏代自己捎一些补品和信件送给贺子珍,每当李敏返回北京时,也会给毛主席捎上一些上海特产,或是小物件诸如挖耳勺之类。

李敏很享受父母之间的这种隔着距离和空间的关心与联系,也愿意做他们之间情感的维系者和桥梁,即使他们没有缘分相伴到老,却也永远住在彼此的心里...

1958年,贺子珍搬到南昌休养,恰逢次年,庐山会议在此地召开,届时,思念毛主席接近癫狂的贺子珍,终于得到机会与毛主席相见。

从1937年到1959年,贺子珍与毛主席已经有20多年不曾相见,这一次是女儿婚讯和庐山会议的契机,使他们这对错过的“夫妻”终于有机会坐下来,解开心结。

毛主席道:“你为什么要走?”贺子珍说:“是我一时想不开,是我不懂事”。

既已如此,二人能以李敏父母的身份,坐下来谈一谈儿女婚事,讲一讲没有彼此参与过的20多年生活经历,便足以宽慰彼此的心。

至于要不要让贺子珍去北京参加女儿的婚礼,以此机会留下“全家福 ”,毛主席的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不是他不予成全,而是他心疼贺子珍吃过太多的苦,亦不想她再卷进是非之中,以至病情进一步加重。

李敏的女儿孔冬梅告诉众人,毛主席在见到贺子珍之后,曾默写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故意漏掉了几句“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毛主席总是为了顾全大局,将情感藏进诗里,将爱与渴望埋在更深的书海里,当你察觉时,他已经消失在天地之间,当你顿悟时才发现,他的爱才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大爱,既隐晦又令人心酸...

0 阅读:19
小峰啊

小峰啊

每天为大家更新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