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用了金发科技的材料”,尽管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至少体现了金发科技(SH600143)的影响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改性塑料企业,金发科技是众多车企、电子通信厂商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公司材料解决方案还渗透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然而,在当下,公司也面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现实挑战。
“我们的应对逻辑很简单——客户在哪,我们(工厂)就在哪。”在“CHINAPLAS2025国际橡塑展”期间,金发科技营销副总经理关勋宁对《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记者说道。据悉,2024年度金发科技直接出口美国业务的营收占整体营收的比例低于0.5%,并且公司已经在美国、德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西班牙建立生产基地,同时也在推动墨西哥、波兰生产基地建设。
此外,在备受关注的具身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金发科技营销总经理助理洪先军称,目前公司塑代钢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在多个头部客户中获得成熟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宇树科技最新B轮融资中,金发科技间接入股了该公司,但持股比例不高,为0.42%。
全球化战略应对关税变化
当前,金发科技在全球化布局上已经拥有较成熟的规模。
4月15日,关勋宁介绍说:“2015年公司已经建立子公司‘美国金发’,美国金发改性塑料工厂已于2016年正式投产。目前公司的越南工厂也已实现15万吨产能,规划总产能则达到60万吨——这相当于越南全国产能的六成到八成。马来西亚工厂目前产能超3万吨,将来会扩到8万吨;印尼工厂现在厂房已经建好;当前墨西哥、波兰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开展正常,预计近几年也将投产。此外,南非方面(项目)已经立项,未来也不排除我们会在泰国(建厂)的可能⋯⋯通过‘LocalforLocal’(意为在本地,为本地)模式,我们逐步实现从中国直供到属地化生产的转变。”
这种全球产能布局的策略,不仅让金发科技能够应对不同地区的关税政策变化,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就地生产和供应。
针对关税成本分摊的问题,关勋宁则表示,金发科技目前主要采用FOB(离岸价)等模式,供应商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而是由客户承担进口关税。但他也表示:“未来不排除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双方都会承担一些。”
除了全球产能布局外,在化工行业,上游原料的供应和价格波动,往往会明显影响下游生产。
其中,聚丙烯和ABS(一种塑料)是改性塑料的最主要原材料。近年来,金发科技通过子公司宁波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金发)、辽宁金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金发),布局绿色石化板块,将聚丙烯和ABS的产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但由于石化行业处在周期底部,导致公司的绿色石化板块亏损。
2024年上半年,宁波金发净利润环比2023年下半年减亏30%,辽宁金发净利润环比2023年下半年减亏36%。关勋宁介绍称:“公司与全球五十多家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
拓展机器人领域业务
在构筑全球化产能护城河的同时,金发科技也正将业务伸向更具想象力的赛道——机器人领域。
据悉,机器人的上游核心硬件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较高。为达到提高运动性能、延长续航时间等目的,在人形机器人设计和制造中,“轻量化”已成为一大核心需求。PA(聚酰胺)、PEEK(聚醚醚酮)、PPS(改性聚苯硫醚)等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和低密度特性,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材料。
作为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金发科技于2015年成立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现已能够提供PEEK、PA、PPS、液晶聚合物(LCP)等特种工程塑料解决方案,覆盖机器人领域的材料需求。
关勋宁表示:“公司当前已向下游部分机器人企业供应相关改性高分子材料,但当前该部分业务营收占比较小。不过,未来3~5年或迎来爆发期,我们看好这个领域。”
针对以塑代钢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难点,洪先军表示,除了成本昂贵外,还要解决材料的性能问题。
“从材料的强度来说,塑料跟金属还是有差异,在机器人领域去替代金属首先要有一套整体的方案,看材料的性能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然后配合客户整个的产品结构设计,加工成型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在无人机、汽车等领域,以塑代钢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而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赛道,目前它对于部件的要求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因为金发(科技)产品类别涵盖特种工程料、工程塑料以及通用材料,可以很好地将技术联合开发需求前置。”洪先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