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截至4月17日,已有中国人寿、长城人寿、阳光人寿、瑞众人寿、中国平安人寿、新华保险等6家保险公司合计举牌上市公司12次。其中,银行股成为险资布局的重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被多次举牌。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稳定收益和战略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
低利率环境驱动险资转向权益资产
近年来,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不断下行,险资面临较大的利差损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险资开始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尤其是高分红、低估值的银行股。银行股不仅具备稳定的股息回报,还能通过权益法核算减少当期损益的波动性,成为险资优化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
从2024年开始,上市险企执行新会计准则,股票投资市值波动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和利润。通过举牌实现权益法核算,险资能够平滑收益波动,降低财务报表的波动性。这一政策变化进一步推动了险资举牌行为的增加。
银行股:高分红与防御性兼具
银行股以其高分红和低估值的特点,成为险资举牌的首选标的。上市银行业绩表现亮眼,股息率较高,且公司治理健全,经营风格稳健,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的防御属性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外部冲击加剧的情况下,其低估值特征进一步吸引了险资的关注。
以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为例,新华保险通过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3.30亿股股份,成为杭州银行的第四大股东。新华保险表示,此举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底仓资产,同时促进银保业务协同,增强公司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战略协同效应:银保联动的新机遇
险资举牌银行股不仅是为了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还着眼于银保联动的战略协同效应。通过入股银行等金融机构,险资可以强化与银行的渠道合作,提升业务协同效应。对险资而言,举牌银行股能够实现收益与风险的相对平衡,稳定分红对冲负债成本;对银行而言,引入险资可以优化股权结构,提振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随着低利率环境的延续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险资举牌银行股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银行股因其高分红与防御性,将继续成为险资布局的“主战场”。与此同时,险资也可能在新能源、科技等成长赛道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风险与挑战:注重标的的质量与匹配
尽管险资举牌银行股具有多重优势,但也需关注潜在风险。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高,险资在举牌过程中需特别注重标的的质量与风险匹配。首先,险资应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考虑,秉承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科学决策股票的配置比例和仓位;其次,审慎选择举牌标的,优先考虑过往分红稳定、公司基本面向好、长期升值潜力大的股票;最后,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从制度、流程、数据、模型、考核等方面夯实投资风控体系,规范投资行为。
总体而言,险资举牌银行股是低利率环境、政策引导与战略协同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险资投资策略的优化,银行股将继续成为险资布局的重要方向,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