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数字水墨,这个沉浸式美术空间好浪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刘瀚潞

当中国画遇上数字科技,当传统笔墨碰撞现代光影,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捐赠与收藏研究展·康移风”在湖南美术馆展出,1展厅“山河壮歌”篇章融合艺术、科技与音乐的沉浸式艺术空间,让观众仿佛一步踏入画中。

“山河壮歌”篇章呈现了康移风艺术生涯中的华彩乐章,围绕3件巨幅国画作品《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大唐中兴颂》,精心打造了三个沉浸式艺术空间。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琴画共鸣

《高山流水》由康移风根据千年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深远意境创作而成,以绘画语言娓娓道来春秋战国时期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知音佳话。画面别出心裁,没有将人物活动作为主体,也不过多描绘远山远景,而是运用平面近境、大起大落的构成方式,着重突出山岗峰峦、流水清涧的雄浑峻峭与险境深幽,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宏大景象。作品以水墨表现为主,采用较为写实的手法描绘自然环境,通过大面积泼墨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笔墨关系与唯美意境。

展厅内,数字投影将琴谱、琴弦光影投射于空间,广陵派传人黄作现场弹奏《高山流水》,琴声时而空灵悠远,时而激昂慷慨,观众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的山水之间,感受“知音难觅”的千古情思。

展厅内设有古琴体验台,观众可亲手抚琴,触发光影特效,体验一把“伯牙遇子期”的意境。

《平沙落雁》:潇湘秋色,雁影琴声

《平沙落雁》灵感源自古琴曲《平沙落雁》及“潇湘八景”意境,描绘出秋高气爽、江天一色、风静沙平、鸿雁翱翔高飞,文人雅士驻足高咏、操琴品箫的胜景,表达了自然和谐的豁达心境与志存高远的人文精神。

展厅内,数字幕墙循环展现古琴谱的起承转合,琴声如清泉流淌,与画作交相辉映。观众不仅能欣赏康移风先生“笔断意连”的笔墨气韵,还能通过光影互动,解码琴谱背后的文化密码。

《大唐中兴颂》:史诗长卷,视听震撼

长12米、高3.67米的国画长卷《大唐中兴颂》,以颜真卿摩崖石刻为蓝本,再现大唐盛世的恢弘气象。国画长卷《大唐中兴颂》分“天将昌唐”“地辟天开”“盛德之兴”“石刻颂德”等部分,展现了摩崖石刻的恢弘气势,生动呈现了其所记述的内容情节,艺术家独特的国画技法与颜体书风、大唐历史叙事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数字光影技术让石刻文字如星河流转,安史之乱、大唐中兴的历史场景在虚实交织中徐徐展开。青年作曲家周瑜创作的民乐交响曲《大唐》同步播放,羯鼓肃杀、筚篥悲怆、编钟恢宏,观众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金戈铁马时代。

该沉浸式艺术空间由湖南卿云美术馆出品,黄作、罗一飞、王荣旭共同打造。湖南卿云美术馆馆长黄作表示:“在本次展览里,数字光影技术绝非仅作简单展示,也不是为炫技而用。我们旨在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搭建起一座连通古老文化与当代观众心灵的桥梁,使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紧密相拥。让观众步入展厅的瞬间,便能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引发情感共鸣,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每周一闭馆。观众可通过"湖南美术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免费参观。

0 阅读:4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平台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